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4405查看 | 2018-08-17 16:15:00
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变传统贸易方式。作为煤炭传统贸易的“中心”舞台,交易所、交易中心也不得不主动或被动转型。
煤炭交易的本质是什么?煤炭贸易中最主要的难题是什么?如何克服?煤炭交易所、交易中心在互联网浪潮中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煤炭交易所总裁、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张慧。
煤炭交易的本质是远期合约交易
记者:煤炭贸易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张慧:此前,煤炭现货交易所实行的交易方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煤炭交易的实质并不是现货交易,而是远期的合约交易。它不同于期货,但也绝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现货交易。
其他大宗商品交易都有很强的现货交易属性,而且与期货结合得也很好,所以期货和现货之间可以联动。有色金属的现货交易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现货交易。如同一吨铜在一天内甚至可以交易很多次,选择在上海交割或在北京、广州交割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它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但是,煤炭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货交易。
记者:导致煤炭贸易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张慧:煤炭的非标准化导致煤炭交易的属性和其他商品不同。煤是“挖出来的”,而非“炼出来”的,其天然属性导致很难实现标准化。例如,即使热值相同的煤,其含硫量、灰分也可能不同。
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洗选参配来实现相对标准化,但由于煤炭消费企业的耗煤设备各有不同,需求方面也无法统一。煤炭的非标准化导致现货和期货之间差别很大,以动力煤为例,真正能实现最后交割的不足最高持期货仓量的5%,甚至很多时候只有1%。
所以,传统观念认为煤炭期货中存在大量炒家影响交割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煤炭期货交割量小的关键问题之一还在于煤炭的非标准化。
记者:您如何看待贸易商在煤炭交易中的作用?
张慧:在煤炭交易结构中,上游有7000多家矿方,中间有30万家贸易商,其中活跃的超过10万家,下游大型的电力、钢铁、化工、建材企业约1万家。整个贸易链呈橄榄形结构。
事实上,煤炭上下游供应链并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而是始终处于高度博弈中。最典型的就是“煤电顶牛”。这种高度博弈极易导致市场失衡,“牛鞭效应”会被一次次放大,造成煤炭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如在传统交易模型中,煤矿都希望以现金方式回收资金,但下游电厂却并不是直接以现金交易,基本都有45-60天的支付周期。这就意味着,二者即使谈妥了价格,但交易的关键条款却难以达成,所以这就需要贸易商的出现。
因此,贸易商是被动介入的,贸易商赚取的所谓差价,实际上是替交易双方提供融资的垫资成本。所以,我认为,这30万家贸易商实际上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作为弱信用主体,他们自身的融资渠道却是闭塞的,这就造成了融资难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又进一步加剧了煤价波动。
煤炭交易所应注重产融结合
记者:去产能对煤炭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慧:当前,去产能成为煤炭行业重点,对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去产能”和“去产量”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周期是不同的。去产能政策实施后,市场还需有一定的周期来自我调节。政府的去产能调控政策有时会出现逆周期性效果,如今年4月出现的煤价上涨。这就产生了新的不均衡,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所以,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煤炭行业调控时,要关注到这种周期性因素,以及诸如非标准化、贸易商的重要作用等煤炭贸易自身特性。
与去产能相关,煤炭行业被定义为“高污染”、“高能耗”、“过剩产能”。适逢“史上最强”金融监管年,煤炭贸易商在申请融资时就会遇到巨大阻碍,即使信审通过,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进而影响煤炭贸易的顺利开展。
我认为,国家下半年可能会加大资金投放以支持实体产业,但“宽资金”和“宽信贷”是两码事。建议银行对煤炭贸易融资不应继续限制,而应采取差异化的政策应对,即对存量提供有效保障,对增量进行适当限制。
这对于缓解行业融资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平抑煤价波动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记者:当前煤炭交易所应向哪个方向发展?
张慧:现代电商打破了所有中间环节,把煤炭行业上下游直接联系起来,这就对传统交易所的交易模式提出了挑战。在主流电商模式下,所有交易都应当是免费的,这就意味着,以前那种收取交易手续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新模式必然来临,也即要从提升增值服务着手,创造新的价值。
我认为,煤炭大数据分析、征信和“增信”服务、煤炭供应链金融将构成未来煤炭交易所的新商业模式。但金融已成限制煤炭交易的关键难题。如果能将金融问题解决好,煤炭供应链的效率还能再提高,成本也可降得更低。
记者:煤炭交易中心如何解决贸易中的金融问题?
张慧:在互联网时代,煤炭交易所、煤炭交易中心看似已经“不似此前风光”,但实际上仍是非常重要的机构。各家交易所、交易中心虽然都积累了大量的历史交易数据,但却很难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和金融化。
谁都想自己做老大,自己连接银行、连接大数据、打通金融瓶颈。
但真正让你感到饱的,功劳不光在第七个包子,还要先搞定前面那六个包子:数据交互中心、ETL数据分析工具、BI商业智能引擎、征信评级、基础资产评级、风险管理,循序渐进才有可能摸到银行金库的钥匙。
我认为,只有把煤炭行业“外面”的人才请进来才能从产业走到金融。煤炭行业难以真正对接金融机构,说简单点就是双方的语言体系不同。同时,银行也需要一个信任的“中间人”,对所有交易数据、过程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不可篡改性,并能和银行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这就是煤炭交易所和交易中心未来的市场空间。
在实现方式上,网络时代传统交易已经向区块链、分布式记账转型。这就要求,煤炭交易所也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易所是典型的强中心化场所,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就是要实现去中心化。马云曾经讲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
同样,未来交易中心不改变,技术就会逼你改变。因为完全可以不通过集中交易,区块链就可以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交易信息链,在银行实现资产的标准化与证券化。我们将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加速推进上述进程。
上海煤交所着力构建煤炭交易链闭环
记者:当前全国范围内煤炭交易中心数量不在少数,上海煤炭交易所如何独树一帜?
张慧:上海煤炭交易所目前正着力建立标准化的交易体系,包括交易撮合、履约保障、品质检验、物流协同、企业征信、资产管理、数据应用、行业指数等。只有把这些基础交易管理、征信与资产管理服务、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服务都做到了,才能真正形成煤炭交易链的闭环。但目前来看,我国并没有一家煤炭交易机构能够真正做到。
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煤炭交易所是目前唯一一家全国性的煤炭交易所,2016年完成改制重组后,充分发挥人才、信息、技术、金融优势,在原有交易平台基础上,正着力打造全新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力图构建真正的煤炭交易链闭环。
记者:国内煤价指数已是“山头林立”,是否还需要新的指数?
张慧: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指数主要是产地煤炭价格指数和环渤海港现货价格指数,但由于采集渠道和编制方式不同,各指数的数值差异较大。除数据来源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外,单从指数产品的设计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部分下水煤影响较小的地区,如中部、西南、东北区域没有直接的参考指数;
二是在展现方式上较为单一,虽然各方对未来的价格趋势做了一些初步研究,但其对中长期价格的影响力还很薄弱。
目前,我们正在完善煤炭海进江的价格体系,数据采集对象主要为长三角地区核心发电企业,针对市场煤每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针对年度长协和月度长协煤每月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希望能够真正反映区域内的实际成交价格。
下阶段,我们还计划构建更为全面的全国动力煤指数体系,主要包括:供需关系,价格趋势和成交意向三部分。这个价格指数和当前主流的煤炭价格指数的编制目标、方法、路径都不相同,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的产业发展做出预判,算法比传统的加权平均指数更复杂。
而趋势性的、市场化的价格指数,一方面能够对煤炭交易双方提供有效的价格指引,形成价格预期,进而稳定市场成交价格;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调控政策,提升能源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