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电网企业“走出去”应该从哪五个方面发力?
发布者:lzx |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 0评论 | 2941查看 | 2020-03-16 09:53:22    

电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对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力强,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电网企业依托技术、管理、设备、资金等优势,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在海外投资、建设和运营输配电网,为促进设施联通、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电网领域国际合作潜力巨大,我国电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发展将成为我国电网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我国电网企业已经初步实现全球布局


我国电网企业开展的国际业务包括海外投资、互联互通、海外工程承包、设备出口和标准合作,形成了投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全方位“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能够为海外业主提供一揽子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在海外投资方面,我国电网企业已经成功投资多个海外输配电资产。国家电网公司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智利、阿曼等国家的输配电网,南方电网公司投资运营卢森堡、智利等国家的输配电网。我国电网企业投资运营的海外电网资产均实现稳健运营并取得较好投资收益,并带动了我国电力技术、装备、工程和标准“走出去”。


在电网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已经与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实现电网互联互通,通过跨国输电线路开展国际电力贸易。国际电力贸易对于巩固我国能源安全、缓解电力消纳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区域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在海外工程承包方面,我国电网企业境外工程承包业务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区域,承担了埃及、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国家骨干电网建设工程,带动了中国电工装备在海外拓展市场。


在电网设备出口方面,我国电网设备门类齐全,形成了输电、配电、变电、用电等竞争力较强的电工装备产品系列。通过贸易出口、EPC带动、海外投资建厂等方式,产品输出到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形成了诸多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工装备品牌。


“十四五”我国电网企业走出去机遇挑战并存


展望“十四五”时期,电网行业国际合作仍然具有较大潜力,我国电网企业“走出去”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中国家电网新建投资需求和发达国家电网更新换代需求较大,电力行业清洁化和智能化催生新的电网投资需求。但是我国电网企业“走出去”也面临一些重要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增加了海外输变电投资审批的难度。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部分国家加强了电网等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审核,我国电网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策壁垒更加严重。我国电网企业的国有企业身份也会给审批带来不确定性。


二是海外优质电网存量资产股权并购项目竞争加剧。金融危机后,回报预期稳定、经营风险较小的监管类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资产项目受到投资者青睐,优质能源电力类监管资产投资机会竞争激烈,资产估值提高。


三是与国外制度环境和电网技术标准不够兼容。电网企业“走出去”需要面对国外迥异的商业习惯和法律环境,另外电网技术标准不兼容的问题也限制了中国电力工程和装备“走出去”。


四是境外各类风险形势还比较严峻。电网行业投资规模较大,运营周期也相对较长,项目管理的复杂度较高。部分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紧张,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对海外项目建设和运营构成挑战。


我国电网企业提升国际化发展质量的五大举措


面对国际电力行业新形势,考虑我国电网企业国际业务发展基础和特点,未来我国电网企业“走出去”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1.创新发展模式


对于境外电网投资业务,科学平衡存量并购和绿地投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业务比重,确保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在政治环境稳定、法律体系健全、监管机制透明的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存量并购业务,视项目情况合理设计交易结构;在投资建设需求大、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积极开展绿地投资业务,选择当地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对于电力工程和装备输出业务,从以EPC业务和装备出口为主向提供规划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灵活采用建营一体化、BOT、BOOT、BLT等方式带动工程总承包;稳步推进海外投资建厂,通过融资租赁等业务模式开展装备输出业务;建立完善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形成辐射全球的市场营销和服务网络。


2.做好融资支撑


拓展国内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国家境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支持,扩大与各类金融保险机构的深度合作,关注相关“走出去”基金的组建工作进展,寻求投融资支持。积极与国内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合作,拓宽融资品种,解决不同类型产能合作项目的个性化需求。


充分发挥海外融资平台作用。根据合作需求扩大境外直接与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开发国际融资平台功能,通过境外发行债券、与国际商业银行授信合作等方式实施境外融资,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化境外项目融资与资本结构。


积极与新型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中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中欧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投资基金的作用,通过投融结合的方式促进海外电网投资。


3.推动标准国际化


与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国家开展电力标准互认、降低标准壁垒。加强与国外电力标准管理机构、认证机构、电网企业沟通与联系,签订谅解备忘录,简化双方标准认证程序。以IEC等国际标准为基准,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针对标准存在的差异,开展研究讨论,协助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实现我国与相关国家电力标准的相互认可。


实施国际产能合作标准化互联互通重点项目。以大型国际电力合作项目为依托,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电网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开展更深层次的电力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鼓励和输送我国优秀的专业标准化人才进入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平台工作,持续全方位提升我国在电力国际标准体系中的话语权。深化相关国家标准化双边、多边合作,积极推进电力标准互认。


4.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采取多种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政府外交、保险服务以及合作企业,合力应对政治、人身和资产风险。充分利用中国政府外交力量和资源,依托外交部、商务部驻外机构处理境外政治风险,在境外经营过程中积极寻求我国政府支持;与当地合作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当地合作伙伴信息、公共关系等优势资源;利用政府担保、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服务及境内外保险机制,规避有关政治和商业风险,确保项目投资收益。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境外项目投资审核和评估机制,提升对政治安全、汇率波动、合规、合同履约等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能力;完善国际业务风险管控相关规章制度,全面防范安全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监管风险等重点风险;加强对境外资金、资产情况的实时监控,针对东道国情况构建风险预警方法,明确风险控制关键节点和危机处理机制。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国际化人才后备梯队建设规划,健全国际化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培养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业务骨干,充实国际化后备力量。引进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业务人才,为“走出去”做好人才储备。完善国际化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优秀员工参与国际业务,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环境,开发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