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打造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占比近半
发布者:lzx | 来源:河北日报 | 0评论 | 3270查看 | 2020-09-07 09:47:27    

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已经提升到了27%,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今年底将实现30%;清洁供暖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2019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超过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占总发电量的49.0%;全市落户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3家,其中已投产15家,主营收入超过40亿元;光伏扶贫项目共1112个135.9万千瓦,获批光伏扶贫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带动贫困户14.25万户,占全市贫困户数的45%


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河北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张家口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和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肩负起推进能源革命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突破先行先试、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重大使命。


示范区成立5年来,张家口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断“试水”“破冰”“探路”,开展了大量前瞻性、探索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工作,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


“三大创新”增强示范区发展动力


体制机制创新,绿电市场交易开创先河。张家口市创新建立了“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开启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先河,打破了一直以来电供暖推广的瓶颈。不仅如此,四方协作机制创新应用也在不断推广,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已经拓展到了电能替代、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领域,提升了发电企业效益,减轻了电网外送压力,也大幅降低了绿色电力使用成本。


据介绍,四方协作机制从2017年10月首次交易到今年7月底,已累计交易了28次,交易电量达1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45万吨,减少企业和用户电费支出近3.5亿元。


商业模式创新。创新了企业合作模式,与国家电网节能公司合作成立了国泰绿能新能源开发公司,推动光伏扶贫等多领域合作。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四方联动扶贫开发新机制,“资本+技术+资源”“政府+企业+农户”的可再生能源商业模式初具雏形。


技术创新。5年来,示范区不断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技术示范应用,集中导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其中,张北±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为世界直流输电的最高技术水平;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获批了微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光热、风电平价上网等多个全国示范项目和省示范项目。


“四大工程”促示范区转型升级


智能化输电通道不断拓宽。示范区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加快智能输电网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张北风光储输公司建成了世界首个具备虚拟同步发电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及3兆瓦电动汽车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示范工程;世界首个10千伏柔性变电站也在张北阿里巴巴数据港成功并网运行;作为该市建立可再生能源智能化输电通道领域的重大突破,世界上输送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输电容量最大的±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已正式投运,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


大容量储能竞相示范。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全球规模最大、新能源利用水平最高的综合性示范项目,工程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集中输送难控制、难调度的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科院3000平方米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涿鹿矾山黄帝城示范工程已运行;尚义抽水蓄能电站已于2019年开工建设;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已经开工,该项目属于国际首台百兆瓦级储能示范;沽源奥运风光城、张北风光热储输多能互补、张北云计算基地绿色数据中心新能源微电网等包含储能单元的示范项目都在推进过程中。


多元化应用不断推广。示范区积极创新思路,探索用能方式变革,通过清洁供暖、大数据、公共交通、氢能产业等领域不断扩大绿色能源应用市场,打造多元化应用大格局。据统计,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已经提升到了27%,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今年底将实现30%。清洁供暖工程加速建设,建设电供暖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依托绿色电力供应,张家口正在逐步打造成为世界级超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产业集群;绿色交通全面铺开,新能源汽车累计投运突破3000辆;绿电制氢不断升级,海珀尔制氢项目已经建成,年产氢气达到1400吨等。


光伏扶贫带动成效显著。示范区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全市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2015年以来,全市11个国定贫困县区累计获批光伏扶贫项目共1112个135.9万千瓦,获批光伏扶贫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带动贫困户达到14.25万户,占到全市贫困户数的45%。当前光伏扶贫电站已经全部建成并网。


近年来,示范区把推进优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作为重要支撑,落地了100多家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2015年846万千瓦发展到了现在的1563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突破了1000万千瓦大关,2019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超过了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占总发电量的49.0%,与火电发电量相当。随着风电项目三期、互联网+、多能互补等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到今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


“五大功能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低碳奥运专区高效有序建设。目前,崇礼冬奥核心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共7座,核心变电站全部投运,冬奥核心区“双环网+双辐射”的电网结构正式形成,将为冬奥会提供绿色可靠电力支撑,2022年冬奥会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可再生能源科技创业城开工建设。创业城围绕提升示范区科技服务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涵盖了研发、试验、总部、会议、餐饮、商业等功能,承接和引进可再生能源项目、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


可再生能源综合商务区加紧布局。围绕提升示范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建设集商务会展、成果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商务区,将与科技创业城形成集聚效应,吸引全国可再生能源企业研发总部入驻,形成北方地区乃至全国性的产业中心。


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纵深发展。示范区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平台,纵深推进产业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全市已经落户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3家,其中已投产15家,主营收入超过40亿元,涵盖了风机、塔桶、叶片、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上下游产业。


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区稳步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与可再生能源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建成了蔚县100兆瓦光伏大棚项目一期工程、塞北牛粪资源化利用项目、沽源农业废弃物大型沼气工程、康保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等。设立中国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光伏与农牧业结合、具有持续经济效益的示范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