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研团队在柔性热电材料领域获重大科研成果,已被国际公开发表
发布者:admin | 来源:陕西科技大学招生办 | 0评论 | 8250查看 | 2021-04-08 13:22:01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微纳材料开发与功能创新团队张荔副教授在Elsevier旗下的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Materials Today(影响因子26.416)发表题为“柔性热电——从材料到器件应用(Flexibl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and devices:From materials to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张荔副教授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陈志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陕西科技大学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南昆士兰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



张荔,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热电能量转换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2016年国家公派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44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等。近年来在Materials Toda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4项。



能量在使用过程中大多以废热形式排出浪费,热电材料可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如今随着多功能、微型电子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探索大功率的微瓦—毫瓦自充电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柔性热电材料和器件可以利用较小的温差进行发电,而且除了工业废热,自然界中的光热和人体热能等均可作为其可持续的绿色能量来源,因此在为可穿戴和可植入电子产品提供持续的电源动力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该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柔性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器件的设计思路,主要涵盖了五大类柔性热电材料,包括导电高分子热电材料、有机/无机热电材料、全无机热电材料、纤维基热电材料和绿色生物质基热电材料。作者针对每一大类柔性热电材料,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提高热电性能的策略,同时精心选取了近年来的典型示例并加以详细说明。此外,该综述还总结了目前柔性热电器件的先进设计策略,包括采用涂覆/基底/支架材料、柔性连接线/电极材料和优化不同材料间的界面接触。最后,该综述对柔性热电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挑战问题和对未来的前景展望。



这是陕西科技大学首次以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该论文的发表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在热电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代表着学校的国际合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极大突破。


作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科技大学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531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65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出版著作325部,SCI三区以上收录论文2385篇,EI收录期刊论文1854篇;共获授权专利6632项。


延伸阅读:


微纳材料开发与功能创新团队



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30余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含Materials Toda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CS Nano、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MI、Carbon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团队科研经费充足,与国际著名科研院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保持密切合作,可为在读研究生提供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该团队现已发展成为一支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条件良好、科研成果丰富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在2019年荣获陕西科技大学“我心目中最美研究生实验室”三等奖。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