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并非新能源发展的斗争对象和被取代者
来源:能源 | 0评论 | 5188查看 | 2013-11-08 11:00:00    
  如今迫不及待需要让欧洲公众明白的是:火电其实不是新能源发展的斗争对象和被取代者,相反却是日后新能源最有力的支撑者与受益者。

  2013年10月24日,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法兰克福汇报(FAZ)专版刊登了对德国能源署(dena)总裁斯蒂芬?科勒先生的访问纪要:“我们仍然需要传统的火电厂!”这位从事能源转型近30年的新能源推进派代表强调,虽然目前在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已大幅提高,但是对火电厂的需求依然旺盛,甚至是更加旺盛,并且日益体现出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到2022年取消新能源补贴,保持火电的发展,降低社会用电需求,研制电转气长期储能技术,是这位可谓是最通晓德国能源转型实情的能源专家针对德国目前出现的新能源发展瓶颈开出的药方。

火电厂逆增长

  截止2012年底,德国整个国土上安装的风电、光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电站的总容量已经超过7千万千瓦(70GW),年发电量已经占到总发电量的25%,在部分地区比如说东德地区,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35%,提前实现了德国政府制定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35%的阶段性目标。

  现在没有人再怀疑新能源们在德国的发展趋势和电网的容纳程度,人们充满疑问的只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仅仅依靠政府补贴来大量上马新能源项目,在其比例超过25%的时候似乎到达了一个瓶颈: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电站需要补贴,它们发电越多,意味着政府的补贴就越多。

  10月15日,德国四大电网公司联合公报了最新的新能源补贴建议:再次把新能源附加费从5.28欧分(约4毛人民币)提高到6.24欧分(约5毛人民币)。这就意味着2014的电费一定还会上涨,平均将突破30欧分(约2元5人民币)。

  入不敷出的德国政府新能源补贴池越积越深,糟糕的运营状况也已经接近引爆民众对电费不满情绪的临界点。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却是:随着新能源所占比例的提高,其发电不稳定性这个天生的缺点对电网所带来的影响反而造成了对火电厂的依赖。在天气剧烈变换时,新能源发电的缺额必须由火电厂和气电厂来补足,如果德国区域内不够用量,还必须从邻国进口电力。

  因此为了取代核电和配合新能源发展,不仅德国,欧洲很多国家甚至在增加火电厂建站计划。整个德国已经批准和正在建站的新火电厂已达近1500万千瓦(15GW),这和德国政府制定的2023电网发展计划几乎是背道而驰:按照原计划,整个德国的传统火电厂应当从2011年的近1亿千瓦(100GW)下降到2023年的9200万千瓦(92GW),比例也该从如今的75%下降到40%左右。

  如此吊诡的现象不禁惹人发问:究竟是核电取消的太快了,还是新能源上马的太多了,会导致如此的反弹?明明是要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什么反而增加了它的排放?

煤电的新价值

  最新数据显示,在天气晴好的夏天,德国全境的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已经超过2300万千瓦(23GW),几乎已达总体负荷的一半。

  但是光伏发电是新能源中最让传统能源头疼的一种类型——由于光伏的发电曲线总是在正午到达峰值,越多的光伏出力就意味着此时市场的电价无形中就会被拉低很多,因此在此状态下对传统电厂、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和火电厂的影响就太大了,他们的经济效益下降很多。

  新能源的比例越高,意味着对电网的调节性要求更高,由此对火电厂的依赖反而会加大。新能源在系统比例中占到一定程度后,传统电厂的收益模型必须从出卖电力转向出卖电力调控,也就是从产品提供商转向服务提供商。

  这种转换凝聚的是一种强大的观念平衡:备用也是产品。传统的火电厂在日常运营中一方面不得不压低出力覆盖最基本的底部电力负荷,另一方面还有瞄着瞬息万变的天气转变与电力市场反应,一旦风云突变气象万千,他们就要开足马力参与调峰,这个时候产生的电价甚至可以达到常规电价的3-5倍。

  备用加调峰,就是在新能源发展下的传统电厂们的出路。此外为了顶替核电厂,需要为全网提供的电压无功平衡,电源有效配置等等技术要素,也是人类需要传统电厂的原因。如果再考虑到政治和经济因素,庞大的技术人才储备,对一次能源的配合互补,在新能源比例25%至50%的这个发展阶段,对传统电厂的依赖性不降反升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了。

  按照科勒先生的说法,即使是到了2050年,届时德国的新能源比例已经高达80%,人们依然需要5000万千瓦(50GW)左右的火电厂容量,除非人类可以发展到控制太阳光照和风力流动的地步。

  所以长期看人类对火电的发展从容量上来看是下降的,但近期反而会在这个十字路口多加等待,以期能与新能源的发展脚步齐头并进。

协新能源

  传统电厂正遇到这样的尴尬:无论技术上的需求有多么刚强,无论经济上的考量有多么完备,但是他们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标签来让公众接受他们的大量发展: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始终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尽管十多年来德国已经对煤电厂提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安装各种处理设备,极大程度的改善了电厂的环境和废气排放量,但二氧化碳的排放依然是煤电产业的关键命门。

  自2012年以来,德国整体的空气质量已经连续两年在下降,这是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而整个德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从2011年的9.17亿吨上涨到了2012年的近9.30亿吨,有着近1.5%的上涨幅度。同时根据德国进出口商会的数据,德国两大能源集团RWE和EON的煤炭进口量近期增加了25%,这说明无论是从市场还是心理准备上,人们还是更喜欢煤。

  由于煤炭价格不断下降,2013年还会有6个煤电站投入运营。事实上,所有人——从投资商到政府监管者甚至是消费者,都心照不宣的乐见其成,只是人们虽然找得到一千个理由来发展传统煤电,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身份来为之背书:因为绿色环保,正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我们整个社会的目标约束函数的终值区移动。

  而无论智慧的人们怎样去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来继续发展传统电厂,如今迫不及待需要让公众明白的是:火电其实不是新能源发展的斗争对象和被取代者,相反却是日后新能源最有力的支撑者与受益者。

  如此说来,倒是有一种身份也许很适合火电厂们:Co-Renewable,协新能源。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