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14件能源大事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2837查看 | 2014-12-29 16:18:00    
【1】 “能源革命”横空出世

  我国的能源战略在2014年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前所未有地提出推进四大能源革命——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舆论为之眼前一亮。

  能源革命,革谁的命?供给和消费无疑是核心内容。在控制消费总量的同时,煤电头上的紧箍咒进一步收紧,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然而,能源革命要有所突破,关键却在体制。目前最迫切的仍是“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此番最高领导人弃用“革新”、“改革”等常见字眼,罕见地以更为激烈的“革命”来描绘国家的能源战略,意味着现有能源发展模式将出现质变,背后是决策层“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

  中国栽树,世界乘凉。在能源问题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推进能源革命的红利,必将惠及全球。

【2】 煤炭极寒 政府忙脱困

  煤炭行业2014年的唯一主题是脱困。控总量、调关税、完善企业考核机制…2014年7月中旬以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由多部委参加的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连续组织召开了数十次,出台了30多项相关对策和措施助力煤企过冬。国务院领导对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就坚决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控制煤炭进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救市行动规格之高、动作之大可谓历史罕见。

  在此背景下,煤炭市场在临近年末时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产量无序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煤炭价格小幅回升,但核心问题个个未破。要实现“煤价不下跌,库存不上升,货款拖欠不增加”的脱困目标,难度依然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煤企需要在鱼贯而出的救市政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一是救市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全盘落实仍需时日,救助能否持续长久令人担忧。二是在治霾的刚性需求下,煤炭消费总量终将奔着减速控量的方向而去。三是全面救助与优胜劣汰难以协调,很可能加剧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体制和机制的约束仍在,企业负担难以剥离,行业退出的机制不完善,单纯通过市场竞争根本不能实现完全的优胜劣汰。总而言之,煤炭企业应该积极转型,降成本提效率,不能坐等政府救市。 

【3】 火电环保升级 探路近零排放

  裹挟着争议,煤电探索近零排放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煤电“对标”燃气机组成为不可逆的大势。

  雾霾天气是煤电环保标准趋严的重要诱因,但煤电在雾霾中的量化“贡献”,却鲜有人说得清楚。不明不白之中,煤电近零排放的政策已经制定,数家电厂摸着石头开始渡河。

  近零排放的目的简单而直接——降低污染。从这个角度说,近零排放乃至零排放有充分理由赢得公众支持。但环保也是有成本的,而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从这个维度说,需不需要制定超低的排放标准,值得决策者去思考、权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近零排放绝非煤电行业自己的事,不能形而上地将煤电环保与其他行业割裂开来。近零排放机组所需煤质要求较高,大幅推广势必会将低质煤炭挤压到其他行业。自己身上拍打干净了,弄得别人满脸灰,而后者恰恰缺少煤电行业“污染集中治理”的优势条件,最终很可能极大抵消近零排放的环境效益。

  当然,目前近零排放的环境效益仍难下定论,我们也希望上述担忧不会发生。从长远来看,探索低成本的近零排放技术、降低煤耗,特别是提升电煤消费占比,理应成为政策着力点。

【4】 分布式光伏高开低走 爆发式增长看来年

  临近年底,能源行业统计数据鱼贯而出,但分布式光伏的相关数据可能不会太过光鲜。

  回望2014年,年初国家能源局确定14GW的全年光伏装机目标,其中8GW给了分布式。成为政策宠儿的分布式光伏随后迎来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年末,期待落空,政策推动者难免怅然若失。

  在补贴、并网、银行等环境大幅改观后,分布式光伏今年依然走得不紧不慢,最大的制约因素恰恰来自政策本身,特别是政策可提供的保障作用有限,导致分布式光伏项目在投资收益过低、融资能力欠佳、项目安全无法保障的泥潭中苦苦挣扎,以致前8个月的新增装机数据纹丝不动。尽管9月下发的光伏新政重新燃起分布式开发的热情,但见到实效仍需几个月的政策消化期。或许明年上半年,我们才能看见农业光伏打头阵的分布式真正爆发。

  国内投资成本回收周期最长的行业,其回收成本的平均周期为5年,但作为新能源最佳利用方式的分布式项目,在满足各方限制条件下仍需7-8年才能收回成本,这显然极不合理。政府能否同意提高补贴额度、缩短补贴年限、逐年下调补贴,花同样的钱激活分布式市场,让投资企业在2-3年收回成本?银行能否接受企业用未来电站收益抵押获得贷款?分布式能否享受银行、保险多重金融保障,以免除后顾无忧?只有消除这些疑问,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5】 电改悬念 来年见分晓

  电改“狼来了”的故事似乎即将完结。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电改方案,待明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后将正式公布。舆论普遍猜测,新电改方案主要包括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售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和交易平台相对独立。这些内容被视为尚未触及改革核心,且纲领性大过实操性。

  回首这一年,国家能源局年初就确定了内蒙古、云南等电改综合试点,并于4月会同工信部召开了发用户直接交易座谈会。年底出台的《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更是首次提出要改变电网依靠购销差价获得收入的盈利模式,要摸清电网输配环节的真实成本,为改革积累经验。

  本轮电改将不再“大拆大建”已基本成定论,“调度独立”几经博弈也已变成“交易中心相对独立”。增量部分的“配售电侧的改革”或成为重点,然而,售电放开非“网售分离”,如何剥离电网的售电业务,民资如何进入售电市场,如何建立多元售电市场仍存悬念。

  电改的目的在于建立安全、高效、绿色的电力工业,已有顶层推动,却仍既要温和地平衡博弈,又要坚实迈出不可逆的下一步。因此,如何合理设计下一步最小改革方式,以及相关配套方案,确是复杂艰巨的工作。无论如何,在市场化改革的既定方向下,永远固化利益格局只能是痴心妄想。

【6】 电自主品牌出海 总理忙做“推销员”

  核电在2014年成为李克强总理外交活动的一张新“名片”,实现了与多个国家的联姻,完成了历史性的“突围”。

  实力、竞争力和潜力是实现 “走出去”,并迈向核电强国的关键,而政府无疑是最给力的外部推手。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核电“出海”事关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更涉及国际话语权。如何将中国核电30多年不间断发展所积累的设计、设备制造、建安、工程建设管理、机组运行维护等经验能力,以及紧跟国际最高安全标准所打造的自主核电品牌,置于世界核电的角逐场,提前布局和系统谋划至关重要。

  值得肯定是,随着“华龙一号”技术方案通过国家级评审,并敲定国内示范项目,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出海”阵容终于有了最正式的答案: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将有CAP1400和“华龙一号”两个中国品牌。目前,位于荣成石岛湾、福清和防城港的示范项目已万事俱备,明年何时开工建设,将成为企业进行海外市场布局的重要依据,而其成功建设是对中国核电技术竞争力的最好说明。

  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出面能搞定!中国核电“出海”之路有机遇有挑战,但路会远也会宽。

【7】 西藏能源开发提速 电网电源双突破

  碾着2014年的尾巴,西藏迎来了两件能源大事:11月20日,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3天后,藏木水电站1号机组投产。

  坐拥海量待开发水电资源的西藏被定位为我国“西电东送”的能源接续基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