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均投资将逾1.5万亿美元
来源:北京商报 | 0评论 | 3255查看 | 2016-11-07 11:07:00    
      11月4日,被称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性一步”的《巴黎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正式生效,全球200个缔约方开始按照协定部署践行自己的承诺。而在《协定》生效后的第二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报刊协会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进行主旨演讲时表示,我国的发展战略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潮流高度一致,预计未来15年,我国还将投入约30亿元用于实现国家资助减排贡献目标和任务,到2030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年均将超过1.5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4.4倍。

  《巴黎协定》:生效之快创国际法纪录

  经历了哥本哈根的失败之后,去年底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前,有相当一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协定》难以如约达成。尤其在各国就减排指标、国家责任划分、出资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的情况下,《协定》谈判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在巴黎气候大会延长了一天会期之后,《协定》还是正式出炉了。“《协定》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解振华表示,《协定》提出了全球实现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重申了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长期目标,鼓励各方制定到2050年的中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而且,《协定》明确了2020年后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也创新了各国行动模式,确认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机制安排。

  不过,解振华也直言,达成并推动各国积极履行《协定》的背后是“经过各国艰苦努力”的。解振华表示,今年杭州G20峰会期间,中美双方共同交存了两国参加《协定》文书,进一步发出了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碳排放国携手落实《协定》、共同推动低碳发展的积极信号。在中美的带动下,主要经济体纷纷加速批准《协定》,欧盟更是创造性地改变了内部法律程序和议事规则,在成员国全部批约前完成并交存了批约文书,使《协定》于今年10月5日达到了55个以上缔约方批准、占全球排放55%以上的双“55”生效门槛,并最终于11月4日正式生效。“《协定》生效速度之快在国际法领域史无前例,创造了全球治理中的一个奇迹,同时也反映出全球向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解振华透露,11月8日-17日将举行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是《协定》达成和生效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大会。会议将以落实《协定》为主要任务,对进一步谈判《协定》落实涉及的机制和细则做出安排,并已加速落实各方已经做出的2020年前承诺,为2020年后落实《巴黎协定》、加强气候行动奠定互信基础。马拉喀什大会还将进一步鼓励城市、企业、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动员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倒逼机制

  具体到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进程,解振华是这样评价的:“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发展的轨迹正逐步绿色化、低碳化。”

  解振华介绍,我国2009年和2015年分别向国际社会承诺了2020年、203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提出以2005年为基年,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2030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20年达到15%左右,2030年达到20%左右;森林储积量2020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30年增加4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努力尽早达峰。“峰值等自主贡献目标的确定,实际上建立了中国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倒逼机制。”解振华表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已经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解振华介绍,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已经由2005年的72%下降到2015年的64%。根据规划,2020年这一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至60%,预计2030年将下降至55%左右。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已由2005年7.4%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12%,根据规划,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15%,预计2030年将达到20%左右。

  而且,解振华还明确提出,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已明显提高。“统计测算表明,去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提高21.7%以上,按此发展,2020年这一数据将比去年再提高15%。而我国主要资源每吨产出价值由2002年的4927元/吨增加到2015年的5994元/吨,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6893元/吨。”解振华表示。

  而对于近年来成为社会热词的“碳减排”进展,解振华介绍,我国碳排放强度已大幅度降低。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38%以上,而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比2015年再下降18%,比2005年下降45%以上。到203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60%-65%。

  “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只要我国坚持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最终将必然实现碳排放与GDP增长逐渐‘脱钩’,并在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实现脱碳发展。”解振华表示。

  巨大发展差距背后蕴藏广阔市场

  不过解振华也坦言,尽管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发展潜力。世界银行报告显示,近20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2%,但2014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1.7倍,远高于发达国家;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水平和电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节能潜力仍然巨大。此外,我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位,接近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排放量的总和,人均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虽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只有12%,而欧盟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有1/4的能源消费来自于非化石能源。”而且,解振华表示,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与先进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污染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建筑、交通、农业、消费等领域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对此,解振华表示,资源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走创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才能补齐短板,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要在确保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升级,继续深化节能减排、提高效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非化石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解振华表示。

  不过,解振华也乐观地提出,我国已经确定了自主贡献目标,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有关研究机构初步估算,按2010年价格计算,从2005年到2030年,我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任务,大约需要投入41万亿元。而截至2015年,我国已投入10.4万亿元,未来15年还将投入约30万亿元。到2030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平均超过1.5万亿美元,大约是美国的4.4倍。”解振华表示。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