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新闻网 | 0评论 | 3334查看 | 2017-07-28 09:07:52
政策支持、企业发力、业内热捧,储能一时间成行业宠儿,但实际商业化应用的种种困难阻碍着其成长。储能需要何种政策?政府意向如何?这些问题影响着储能产业发展。
政策频吹春风
去年,密集出台的多项政策将储能推向了风口。2016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2016年6月21日,三部门联合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储能装备入选15个领域的能源装备发展任务之一。业内纷纷认为2016年是储能元年,储能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并提出研究补偿政策、补偿退坡机制以及价格政策。《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掀起了巨大波澜,似乎预示储能补贴政策即将来临。
此外,今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和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其中大批项目涉及储能。《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中要求,首批示范项目原则上要求8月底前开工,并于2018年底前建成。
补贴是刚性需求
政策上的指导以及示范工程项目的开展,将储能推到了实际应用的位置,但过高的成本、无法落地的政策以及欠缺的市场机制,却成为储能产业前进的“拦路虎”。寄希望于补贴政策,成为企业平衡盈亏的一条捷径。
索英电气董事长王仕城在提及储能政策时曾表示,“未必所有产业都需要政策刺激,但储能产业一定需要政策干预。”他认为,简单的一次性补贴容易导致钻空子现象,根据长期收益来补贴则更加有利于储能产业健康成长。
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宏同样认为,储能需要给予补贴,在当下这个阶段的短期需求上,储能补贴是刚性需求。
南都电源总裁陈博也曾指出,因为没有补贴政策,资金上的问题让很多企业有心无力。但他认为补贴型的市场并不健康,容易引起行业波动。
补贴政策“难产”
产业的发展急需实质性的推动,业内期盼储能政策快速降临。然而,尽管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俢炳林5月份时曾透露《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在修改完善,争取尽快发布,但能源新闻网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不少人对储能补贴政策的下发持消极态度。
中天储能总经理曹红彬认为,国家可能不会出台补贴政策,至少在较长一段时间不会出台补贴政策。鉴于骗补和欠款问题,尽管政府正在研究补贴政策,但呼吁并不多。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徐东杰指出,从政策层面看,补贴、价格机制肯定是推动储能的一些关键因素。储能的大小、类型、作用不同,这些都决定了补贴政策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储能补贴政策的出台,目前来看比较困难,不易太过乐观。
政策有的放矢
我国的光伏、风电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补贴政策的推动。然而,在政策支持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骗补、补贴发放不及时等问题,补贴政策越来越谨慎。在储能问题上,政策取向如何?
7月21日的“中国储能价格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调研员唐瑱发表了三个方面的看法。
首先,政府积极支持储能行业和技术发展。储能是当前能源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储能技术一旦有所突破,不仅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甚至未来可能替代电网,储能技术的革命意义有目共睹。
其次,政府应多措并举支持储能行业和技术发展。政府支持的手段很多,比如财政、税收、价格等方式,并赞同综合利用这些手段来支持储能发展。通过市场机制来证明和发挥储能自身的优势非常重要。
第三,积极支持储能参与市场竞争。从价格特征来说,政府不赞成专门对某一种技术类型实行价格支撑政策。价格支持政策非常复杂,单独的价格政策不能适合所有技术,也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储能技术如何在市场中证明自己,才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点。结合电力市场改革,积极鼓励和推动储能在发电、电网以及用户环节参与市场交易,利用调峰、调频等服务,与核电、光伏以及风电联合运行方式获益,通过市场形成价格。
唐瑱表示,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向分布式能源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加强储能价格研究,加强与市场化改革的衔接,才能体现储能真正在市场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