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发展的五大痛点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5058查看 | 2017-08-17 09:41:00    
      自去年以来储能利好政策不断——储能以独立主体参与“三北”辅助服务市场、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在业内看来,政策层面的助力是储能爆发的前奏。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储能价格创新发展论坛上,关于储能价格、补贴这一事关储能发展的核心,再次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储能成短板

  在中国价格协会能源和供水专委会常务副会长朱晋平看来,储能技术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储能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构建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

  “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发展创新储能技术对加快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有着决定性意义。”朱晋平说。

  尽管储能贯穿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个环节,是融合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键,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推动中国能源革命过程中,现在面临的突出短板就是储能。”智慧能源领域资深专家刘建平表示。

  “目前高昂的储能成本及价格,成为制约储能产业发展以及储能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执行秘书长蔡茂林直言。

  阻碍发展几大痛点

  业内公认,储能系统作用强大,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幕后英雄,但是当前技术路线欠成熟、盈利模式单一、经济性欠佳等问题,成为掣肘储能行业发展的痛点。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徐东杰表归纳了储能发展的5大障碍。一是技术路线繁杂,储能技术路线囊括了化学、物理、电磁等,品种繁多,但是目前却没有一个技术路线或一种产品占主导地位;二是经济性有待提升,各类电池从投资、寿命、维护、转换率来看各有优缺点;三是定价体系不明确,储能虽好却无法量化,没有量化就不能制定很好的价格机制、补贴,同时储能贯穿发、输、配、用,定价更为复杂。四是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的电力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一些辅助服务,但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尚缺乏较清晰的机制以及良好的商业运行模式。最后,缺乏大量数据支撑,储能项目虽多,但大容量项目投运的很少甚至没有,数据分析也较少。

  另据北京北变微电网公司副总裁杜宏介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储能项目还面临着电网接入难题。“这一问题是实际存在的。储能既是发电方又是用电方,且运行灵活,这对电网现有架构和体系有很大冲击。”他同时表示,作为新生事物,储能欠缺配套的政策和标准规范。“比如储能系统的设计规范、安全运行规范、消防规范等等。”

  政策市场同发力

  在储能产业爆发前夜,不少企业呼吁国家出台储能补贴相关政策。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际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宇光表示,“这一点与广大企业息息相关,目前主要聚焦在关于设备的一次性采购补贴和储能放电的上网电价补贴方面。”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力处调研员唐瑱表示,政府积极支持储能行业技术发展,比如财政、税收、价格,都是比较普遍的几种政府支持方式。

  “积极支持储能参与市场竞争,这是我们的政策取向。从价格政策来说,总体上不太赞成专门对某一种技术类型实行专门的价格支撑政策。目前储能技术有几十种,不可能单独为某个技术、几十个技术种类储能单独定一个电价政策,不太现实,也不太符合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唐瑱说。

  储能技术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唐瑱建议,可以考虑结合电力市场改革方向,结合电力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和推动储能在发电环节、电网环节以及用户环节参与市场交易,通过给用户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服务,与核电、光伏以及风电联合运行方式获得收益,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助服务,市场形成价格。比如可以利用上网侧的峰谷、峰时电价,体现在不同时点的发电价值,为储能转移负荷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此外,电力批发市场建立以后,通过辅助服务市场也能反映储能参与调频调压、备用等价值。

  刘建平认为,伴随储能科研投入、企业跟进,政府要为技术研发、企业持续发展扫清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提供科学制度供给或政策供给。“国家对储能大力支持,但支持不一定是给钱、补贴。各种政策、补贴支持,最终目的是让储能今后不需要支持、可以独立更好发展。”

  业内期待储能相关补贴、支持政策能尽快落地,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醒,目前来看储能补贴政策出台困难,不易太过乐观。“储能技术类型不同、储能作用不同、量化难度大以及补贴来源等因素,都决定了补贴政策出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