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投资 | 0评论 | 4078查看 | 2013-02-20 22:46:00
海水淡化产业的着眼点是要从过去的产出淡化水,变为把淡化水卖出去、用起来,让海水淡化大规模走向市场,实现商业化运行
2012年12月末,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2012这个海水淡化“政策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继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和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再次联合发布《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两项重要政策后,此次《规划》作为我国海水淡化领域的重头政策,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将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并将大幅提高苦咸水、微咸水的淡化利用能力。《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对解决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
金融界首席分析师赵欢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表示,如今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未来几十年内海水淡化市场将有近千亿元的商机。
而《中国投资》记者也从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联合12个部门积极协调联动,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水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近10年发展迅速,海水淡化产业基础已经具备,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沿海各地积极推进。但海水淡化产业所存在的成本高、规模小、发展慢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着眼点是要从过去的产出淡化水,变为把淡化水卖出去、用起来,让海水淡化大规模走向市场,实现商业化运行。
产能提高3倍以上
据中国脱盐协会统计数据,到2011年底,中国海水淡化能力有66万立方米/日,而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也就意味着3年内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提高至少3倍。
产能的翻倍也就意味着投资的翻倍,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预测,随着中国海水淡化产能的翻番,“十二五”时期,海水淡化产业投资规模将达200亿元。这其中,有关海水淡化设备的投资将占大头。201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就曾强调,2015年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要达到70%以上,这一点同样在此次《规划》中得到了体现。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反渗透膜法(膜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热法),在我国前者占比较大,约有67%,后者约有27%。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但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两项核心技术膜法和蒸馏法仍未完全实现国产化。以占据我国海水淡化市场份额67%的反渗透法技术为例,其最主要核心原材料反渗透膜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目前中国有90%的反渗透膜仍需从国外进口。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十一五”以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迅速,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方面,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如海水膜组器、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及一些化工原材料等主要依赖进口,按工程设备投资价格比,国产化率不到50%;蒸馏法用耐海水腐蚀管材、蒸汽喷射装置、热效率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产业发展方面,我国从事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和工程成套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制造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进程;制造产业链尚未形成,即便从国外引进生产线,大部分原材料仍需要进口;还未形成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化龙头企业或企业集群,市场竞争上也不具备与国外公司抗衡的能力。
价格体制尚待理顺
《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海水淡化纳入市政饮用水范畴,但据记者了解,虽然多个沿海城市早已启动海水淡化项目,且已具备向市区居民提供淡化海水饮用的能力,但淡化水被纳入市政用水的目标始终未能实现。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水务体系,自来水可以享受保护性价格优惠。但海水淡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仍独立于自来水价格体系之外。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反映资源稀缺性的水价机制尚未建立。
在中国水务市场上,海水淡化产业为市场化运作,所以在发展初期受到了很大限制。对民间资本而言,进入这个产业存在门槛高、管网并网难、资金回报周期长、项目收益率低、高能耗低产出等问题,因此投资者一直持观望态度。
此外,管网建设及环保问题同样困扰着淡化海水进入千家万户。我国现有的城市管网普遍是水泥和铸铁。而淡化的海水普遍呈酸性,铁管长期被腐蚀后会出现红色的水,颜色及口感都对市场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全面改换地下供水管网成PVC管,那么巨大的管网建设成本将进一步推高淡化海水的成本价格。另外,每淡化1吨海水就要生产出1吨浓缩盐水,而浓盐水排放过多将污染周边海域。在浓盐水利用方面,如果用浓盐水大量提炼食用盐,将会造成制盐产业的过剩。
“海水淡化并网饮用水,很大程度上存在民众接受程度的问题,但根本问题还是价格”,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授王海增表示。他认为,目前海水淡化的价格体制不合理,应该理顺和制定新的价格体系,目前的海水淡化价格是4-5元/吨,而从专业角度出发,王海增建议的价格是2元/吨。据了解,自来水的价格组成很复杂,由含税基本水价、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管网成本、水利工程费等多项组成,但均有政府补贴。针对海水淡化没有政府补贴、与自来水有较大差价的现状,王海增提出,政府应对海水淡化给予一定的补偿,节约淡水成本、节约土地成本等都应算入其中。
“十二五”着重工程示范
针对海水淡化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完善产业体系和增强竞争力等目标一一被写入《规划》中。
上述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规划》提出了5项主要任务。第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步伐,尽快提高海水淡化核心竞争力。第二,强化设备制造,提升关键设备和成套装置制造能力。第三,注重工程示范,依托重点工程,促进海水淡化核心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示范。第四,加快应用淡化水,扩大海水淡化水应用规模,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发挥海水淡化水的保障作用。第五,建立标准规范,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顺利完成《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未来几年内,国家发改委将协同相关部门将着力点放在示范、试点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提高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水平,积极研究开发各环节的工程技术和成套装置;培育海水淡化产业基地,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设计建设企业;组建海水淡化产业联盟,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提供良好的产业示范平台;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海岛、工业园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使用海水淡化水,增强其对水资源补充和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引导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据悉,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后,各地已申报了大量试点示范备选项目,发改委将择优选取部分项目作为试点示范项目,给予一定支持。
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相关负责人看来,健全法律法规,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安全供给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将是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要着重强调的工作。而加强交流培训、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能源局、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也是未来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