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富豪李河君资产存疑:绑架政府运作光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0评论 | 4085查看 | 2013-10-18 10:29:23    
  李河君往往会对地方官员“勾勒”自己庞大的薄膜光伏计划,如终极目标达到10G瓦,短期目标——2012年为3G瓦,“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

  今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名单中,万达王健林、娃哈哈宗庆后、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等富豪均广为人知。不过,首次上榜的汉能控股集团(下称“汉能”)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了解的人并不多。

  榜单显示,李河君净资产达到了665亿元,超过了马化腾、马云、杨惠妍等知名富豪,位列第四。然而,就在去年的榜单中,李河君还难觅踪影。

  净资产疑云

  从汉能的业务路径看,最大的产业就是光伏和水电。虽然有媒体也曾披露,汉能业务还遍及贸易、高端公务航空、教育及地产等,且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李河君的个人持股超97%,但水电业务是汉能的主要收入及现金流来源(收入或达20亿元),而这也是令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原因所在。

  不过,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光伏业内诸多人士,对这位拥有两架湾流G550私人飞机、操着广东普通话的李河君,评价并不高。

  2009年金融危机后才切入到薄膜光伏领域的汉能,主攻非晶、铜铟镓硒(CIGS)两类薄膜电池,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双流、武进、禹城、邳州、双鸭山等,官网中宣称“产能已达3G瓦”。

  一位在山东当地从事光伏产品生产制造的人士路先生向记者介绍,汉能虽有多个生产基地,但实际投产的项目可能主要集中在四川双流和山东禹城、广东河源等,并不是所有基地都已经“开花结果”。因此,其号称的3G瓦产能,对应的实际产量并不多。

  而本报记者也拿到了来自不同光伏统计机构在2012年所做的全球光伏产量统计数据,汉能公司的光伏产量,没能进入前二十位。而在另一份仅有中国公司的榜单中,前十大光伏公司中也无法寻找到汉能的踪迹。

  光伏制造的这部分业务,到底能折算成多少李河君的个人净资产呢?有消息称,截至2012年底,汉能已投资270亿元在各大光伏生产基地中。

  “个人净资产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一种算法是,按照当初其投资规模来计算企业持股者的净资产,但这种计算方式,对光伏行业而言未必合理。”民生证券分析师王海生表示,“虽然一些较晚进入光伏的企业,其生产基地的建设成本低,投入也未必如2008年前的同类公司那么大,但中国的大部分光伏企业(包括现在的汉能)无法获得盈利,而且前期投入的很多设备也都是贷款而来,计算光伏公司的净资产意义不大。”

  汉能光伏板块中,还有一部分是电站资源的开发。其现与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欧洲等地签订了约10G瓦的电站建设协议。不过这部分业务如何计算净资产,尚无确切的案例可寻。

  太阳能光伏网首席顾问顾理旻也向记者表示,李河君确有一部分较好的资产,可能是水电业务。

  汉能官网称,其在云南、广东等省份投资建设水电项目,目前的水电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其中云南金安桥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两期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2012年8月并网发电。

  一位国内大型电力公司的财务人士说,旗下有一个120万千瓦的项目,净资产约30多亿元。如果参考该数字的话,300万千瓦的项目估计净资产在80多亿元到90亿元左右。

  资本运作秘诀

  “李总让人感到佩服的一点是,他能把光伏做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一位离开汉能几个月的人士,觉得李河君本人确实很有能力。

  但熟悉李河君资本运作的人都知道,他的诸多光伏项目都是绑着地方政府“一起长大”。

  据前述路先生所知,李河君当初在山东禹城建光伏基地时,与当地政府有一个协议,需要政府方面帮忙担保并贷款8亿元,但汉能对禹城的实际投资并没有这么高,“大量贷款,可能都被汉能拿走了。”不过这种说法,尚未被汉能方面予以证实。

  有媒体还称,汉能的海南项目不仅廉价拿地,且6亿元注册资本金中的一半,来自于海口市政府的无息借款。此外,当地政府还帮助汉能从海南省工信厅、海口农信社等争取到了5亿多元的贷款及扶植资金。

  李河君往往会对地方官员“勾勒”自己庞大的薄膜光伏计划,如终极目标达到10G瓦,短期目标——2012年为3G瓦,“灭了英利”(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

  殊不知,薄膜电池在近几年中的竞争力,已随着晶体硅电池的成本下降、电价补贴等原因,而在业界几乎被看作“明日黄花”。在国际光伏企业中,也只有美国的第一太阳能这一家薄膜公司,还算活得较洒脱。

  有光伏人士告诉本报,李河君一开始瞄准的非晶薄膜电池技术,由于发电效率低于晶体硅电池而失去了优势。此后,他及其团队可能也看出了问题,先后收购了德国Solibro、美国Miasloe等企业,加强自己在CIGS薄膜电池业务上的优势,这条坎坷不已的道路是否会顺利,仍难下定论。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