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天气晴朗。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广斜77井场上,两排太阳能集热器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里是江汉油田首个“光热+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应用现场。加热装置启动仅2小时,储油罐内油液温度就从28摄氏度升至50摄氏度,达到原油拉运的油温标准,确保了原油装卸工作顺利完成。据统计,该装置已累计减少电耗4000千瓦时,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广斜77井的“光热+多能互补”清洁能源装置于6月19日完成安装,经试运行确认各项参数正常后正式投入生产,标志着江汉油田在光热利用领域的示范探索首战告捷。
井场作为油气资源开发的前沿阵地,其拉油点往往缺乏地面系统支撑,以往的用热需求多通过燃烧井口伴生气或直接电加热来满足。这种方式能耗偏高,给生产运行带来了成本与碳排放的双重压力。
“十四五”期间,随着“双碳”政策逐步落地,江汉油田提出了新能源、绿色低碳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为此,油田创新联盟负责人张义铁带领技术团队,启动“光热+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攻坚,计划通过“光热+空气源+井口伴生气低氮燃烧+电加热”的多能互补模式,实现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清洁能源替代。
该项目以河南油田的技术构架为基础,前期采用“光热+低氮燃烧+电加热”的组合方式,初步适配江汉油田的特有应用场景,后续将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集成空气源等其他能源要素。装置运行时优先选择光热作为热源,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存储到蓄热罐中;系统工作时,通过换热器为拉油罐内的原油加热;当太阳能供应不足时,再依次启动低氮燃烧器和电加热作为补充。经过反复比对论证,项目方案最终确定,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油田首个“光热+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便成功落地。
项目负责人张义铁介绍,该装置集成了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通过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运维管理等措施,能够大幅降低油井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为油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经过优化的技术路线也更适应江汉油田的生产环境。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持续跟踪装置运行参数,总结其技术性与经济性表现,对系统进行进一步集成。待条件成熟后,该技术将在油田其他场站逐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