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克塞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试点项目光热动力岛及镜场区域安装:0.1毫米的较真与突破
发布者:Catherine | 来源: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0评论 | 302查看 | 2025-10-10 09:18:23    

2023年3月,湖南安装五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建了阿克塞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试点项目光热动力岛及镜场区域安装工程,这是公司首次进军塔式光热发电领域,在新能源业务布局上取得重要突破,不仅积累了塔式光热发电核心技术经验,也为后续公司参与国家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先发优势。该项目已于2024年11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前处于持续运行状态。


以下是与阿克塞项目团队的访谈内容实录:


image.png


项目不完工我们不停步


在甘肃阿克塞的茫茫戈壁上,肆虐的风沙裹挟着灼人的热浪,近三千米的海拔将此处锻成一片天然的“试炼场”。


“在这儿建电厂,难度不亚于在沙漠里种庄稼。”项目施工员谢思林看到施工现场时,心里直泛嘀咕。


然而,这片连骆驼刺都难以生存的地方,却挡不住湖南安装建设者的脚步。


作为公司第一个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阿克塞项目充满了未知的技术挑战:储换热岛熔盐系统运行状态近600℃,每一寸熔盐管道都要经历高温“烤”验;230米的吸热塔吸热系统直插云霄,在狂风中微微颤动;精密的空冷岛W型管束无支撑结构,稍有不慎就会变形报废……


但项目经理朱迪华却从未动摇,“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只有被禁锢的想象”。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开始了“上下求索”的技术攻关。他们通过试验编制TP347管道焊接工艺评定,保证熔盐管道焊接质量;通过搭设地面吸热系统钢结构预组装平台,将高空作业风险降到最低;通过自主设计W型管束组装工装,防止W型管束安装变形。


夜幕降临,项目部的灯光依旧闪烁,反复修改的图纸,电脑屏幕前执着的面孔,组就一个个技术突破的时刻,全体员工以扎实的行动绘就一副“追光逐日”的现实光景。


当动力岛的汽轮机响起第一声轰鸣,当清洁电能点亮西北的万家灯火,这群扎根戈壁的奋斗者,早已把名字刻进了新能源光热事业的年轮里。


image.png


01

为什么是阿克塞?什么是动力岛?


image.png


编者:当初接手阿克塞项目时,团队最看重它的哪些价值?


朱迪华:光热发电是新能源领域的“潜力股”,2016年,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装机规模总量达134.9万千瓦。2023年,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阿克塞项目是西北示范工程,能实现“储热+发电”连续供电,打破光伏、风电的间歇性瓶颈。对公司来说,这是技术突破的机会,更是投身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的时代责任。


编者:公司承建的动力岛被称为“心脏”,具体承担哪些不可替代的功能?


朱迪华:简单来说,就是将吸热器收集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动力岛的汽轮机、发电机负责把热能变成电能,蒸汽发生系统则负责协调储热与发电的能量平衡。没有动力岛,光热就成了“有热无电”的摆设。


image.png


编者:从技术角度看,阿克塞动力岛与传统火电厂动力系统有何不同?


蒋威宇:最大区别是热源不稳定。火电厂燃料稳定,而光热受光照影响,热源波动大,这就要求动力岛设备更“灵活”——比如汽轮机要能快速适应负荷变化,管道系统要耐受频繁的温度冲击。


02

戈壁滩上的“生存与战斗”


image.png

△“冲刺新能源赛道、决战四十里戈壁”联合党支部成立


编者:戈壁极端天气给施工带来了哪些挑战?团队是如何应对的?


朱迪华:影响最大的就是沙尘暴,沙尘暴一来,能见度不足5米,吊装、焊接全得停;有时因为外部电网故障,项目部可能停电、停水、停网;还有温差大,冬季气温能到零下20℃,管道接口容易冻裂。为了应对当地的大风天气,项目部实行“早6点开工,中午12点停工,傍晚5点再干”的错峰制度。


image.png


编者:你们在现场遇到过最惊险的天气状况是什么?


谢思林:去年7月一场沙暴,瞬间风速达10级。当时我们正在吊装一根30米长的管道,吊钩晃得厉害,我们朱经理当机立断,让大家先固定管道,人员撤到安全区。等沙暴过了,发现管道固定得纹丝不动,大家才松了口气。


编者:温差大对焊接有什么影响?怎么解决?


蒋威宇:白天焊完的接口,晚上降温可能收缩开裂。于是我们给焊接区域包上保温棉,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确保冷却速度不超过规范要求。虽然光这一项就多花了30%的工时,但我们知道质量不能含糊。


编者:长时间在戈壁,如何保障大家的生活条件和心理状态?


朱迪华:宿舍离现场3公里,装了暖气和饮用水净化器。食堂每天换着花样做热乎菜,早餐面条、馒头,晚餐有汤,保证大家吃好睡好。项目部院子里种了蔬菜,虽然长得慢,但看着有生气。有时我们也会组织生日会、节点聚餐,项目部门口还有活动室,可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


03

0.1毫米的较真与突破


image.png

△空冷W型管束吊装


编者:动力岛安装中,精度要求最高的工序是什么?我们是怎么达到这么高的精度的?


蒋威宇:汽轮机与发电机的轴系对中。这道工序要求偏差≤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5,差一点就可能导致设备振动超标,影响寿命。因此,施工过程中我们用了“三测法”:先使用激光对中仪粗调,再用百分表精调,最后在空载试运行时监测振动数据,反复校准,让数据完全达标。


image.png


编者:高温高压管道焊接是难点吗?如何监督现场焊接质量?


罗云祥:非常难。这些管道要承受300℃以上高温和10MPa压力,焊口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求焊工必须有5年以上高温管道焊接经验,焊完后100%做射线探伤,合格率必须100%。我每天蹲在焊接点旁,督导焊工的运条速度、电流大小,焊完后先检查外观有没有气孔、咬边,再盯着探伤报告出来才放心。有一次发现一个焊口外观有点瑕疵,虽然探伤合格,还是要求返工,大家都能理解,因为“熔盐系统的活儿,不能留隐患”。


编者:哪项技术突破让项目团队特别自豪?


罗云祥:熔盐系统TP347管道焊接的工艺评定。这是我们在现场进行了多次焊接试验编制出来的,这也是真正通过我亲身试验做出来的试验报告,同时它也可以适用于公司以后的光热项目。


编者:设备吊装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谢思林:进行吸热器吊装时,设备长19米,安装高度在200米吸热塔塔顶,还不时受到阵风影响,为了保证吊装平稳以及在高空顺利摘钩,我们自己设置了一个吊装工装,最后顺利安全地完成了吸热器吊装。


编者:可以介绍一项团队创新的施工方法吗?


蒋威宇:进行空冷岛W型管束安装时,管束没有支撑钢结构,我们就在地面根据W型管束的外形尺寸组装了一个工装,既保证了W型管束在组装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又减少了高空作业的风险。


编者:设备调试阶段,最担心出现什么问题?


蒋威宇:最担心熔盐系统漏盐、凝盐问题。因为光热项目正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期,存在设计不成熟,设备缺陷等问题,熔盐系统运行时,温度可达到500℃以上,如果出现漏盐情况,没办法立即处理,只能等系统停运,熔盐降温后才能处理。


04

戈壁上的“兄弟连”


image.png

△低压加热器安装


编者:怎么形容团队的工作氛围?


朱迪华:像“兄弟连”。在戈壁上,大家吃住在一起,干活互相帮,谁有困难喊一声,所有人都上。


编者:遇到技术难题时,团队怎么沟通解决?


朱迪华:我们建立了“技术会诊”制度,每天晚饭后开半小时会,施工员提问题,会议上给方案,我来拍板。不管是空冷系统的安装、蒸汽发生系统的大件设备安装、发电机定子采用劳辛格吊装还是吸热系统的安装工作都是项目团队一次次探讨出来的。


编者:你觉得团队里最让人感动的细节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团队仪式”?


谢思林:在调试阶段,经常会有中午、晚上加班的情况,但是没有安排值班的项目小伙伴总会把饭菜送到你面前,也会经常一起值班,一起奋斗在项目一线。每次完成一个关键节点,比如空冷气密性试验、汽轮机扣盖、发电机并网测试,我们都会在现场拉横幅,拍张合影发到群里,公司同事看到了也会点赞,这就是我们的“庆功仪式”。


编者:项目推进至今,你觉得最大的收获和意义是什么?


朱迪华:项目团队从“能施工”到“会创新”。以前遇到问题,大家习惯性等指令,但现在大家会主动想办法。比如谢思林提出的“吸热器外护吊装时的葫芦牵引,减少了吊装过程中重物的晃动”;罗云祥优化了“焊接工艺参数表”。这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蒋威宇:这是我技术生涯的“里程碑”。光热动力岛安装经验太宝贵了,建设过程中我整理了一本技术笔记,以后再遇到类似项目,心里就有底了。更重要的是,我带出来好几个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员。我希望这个项目今后能稳定运行,成为光热发电的标杆工程,让别人提起时说:“这项目的动力岛安装,是某某团队干的,质量过硬”,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谢思林:以前只会按图纸干,现在能自己编制技术方案,还能给施工队提建议。今年参加了公司“五小”技术成果比赛还获得了奖项,这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编者:如果用一个词总结阿克塞项目的经历,会是什么?


朱迪华:“值得”——所有的汗水、风沙、思念,都将在项目发电的那一刻,变成最珍贵的回忆。


蒋威宇:“突破”——技术上、心态上,每一步都是突破。


谢思林:“骄傲”——能参与这样的大项目,很骄傲、很自豪。


罗云祥:“技术”——焊接技术很关键,压力催生了技术的精进。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