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截至6月27日,在美国上市的尚德、英利、赛维等光伏企业相继发布了2012年度第一季度的财报,“亏损”成为关键词。受光伏市场的低迷态势影响,光伏企业2012年一季度财报“跌”声一片,《中国能源报》记者试图对几大光伏企业亏损情况做一排序,梳理各大光伏巨头在这一能源关键领域成败几何。可以确定的是,硝烟弥漫的价格战中没有人全身而退,有的只是受重伤者和受轻伤者。
NO.1
赛维
亏损1.85亿美元
营收.................................2.001亿美元
销售成本..........................3.31亿美元
负债................................59.62亿美元
出货量.................................318.3MW
产品结构...............硅片、电池片、组件
点评
赛维LDK:冲动的惩罚
6月26日晚间,顶着“各种舆论”传言,赛维LDK发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从一季报看来,赛维LDK亏损状况进一步加深。季报显示,赛维LDK净销售额2.001亿美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额达1.852亿美元,而公司毛利率首现负数,为-65.5%。
赛维LDK陷入巨额亏损的同时,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一季报显示,公司总资产约66.4亿美元,负债总额约为59.6亿美元,负债率攀升达89.8%。
此外,赛维LDK的现金流也不充裕。今年一季度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6亿美元,流动资产约21.3亿美元,而同期流动负债为44.9亿美元。流动比率约为为0.47,远小于业内公认的流动比率不小于1的风险底线。
分析人士称,赛维LDK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比较高。高负债导致其财务费用也居高不下,单从财务上看赛维LDK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撇开非经济因素不谈,赛维按照现在的“烧钱”速度,可能坚持不到年底。
事实上,赛维LDK濒临绝境并非偶然,这与其技术水平落后和“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盲目发展模式不无关联。
据悉,赛维LDK进入多晶硅行业时并不走运,遇到了产业技术升级临界点,由于其使用老技术,导致现在生产成本较同行偏高、资产减值严重;而其发家的硅片领域目前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业务结构的劣势让赛维成为当前行业里最“难受”的企业。
至于其盲目扩张的发展模式,如果处于产业上升期并无大问题,但当产业发展放缓甚至萎缩时,若无足够现金流,必然导致企业遭受重创。因此,赛维LDK生存只能寄望于行业环境的尽快好转。
(李永强)
NO.2
尚德
亏损1.33亿美元
营收..................................4.09亿美元
销售成本..........................4.07亿美元
负债................................35.75亿美元
出货量........................................未公布
产品结构...................................未公布
点评
尚德电力:全球化的双刃剑
毛利率0.6%,净亏损1.33亿美元,显示去年出货量世界第一的尚德电力减亏的征程还任重道远。出货量数据领先,生产成本控制亦算尚可,但尚德几度位列亏损榜前两位,似乎总有些“时运不济”的味道,从去年与美国晶圆供应商MEMC2的亿元“分手费”,到巨额外汇损失,再到一季度在“双反”中受到重创,这位叱咤国际市场的光伏巨头,也最深刻地体会着其中的风险。
2011年,尚德在美国光伏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占约2成市场份额,而美国市场也支撑了尚德3成以上的营收。分析师指出,如果不是因为尚德拨出1920万美元的反倾销反补贴费用,尚德电力的毛利率应在3%至6%之间,这显示“双反”对尚德构成的压力。对此尚德方面表示,公司将没有必要再对美国双反税率拨出资金,因为他们已经调整全球供应链,以确保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是中国大陆境外采购的。但即使不计这笔费用,尚德的亏损依然过亿,而考虑到刚刚下调补贴的德国市场也是尚德的重要市场之一,走低的价格,高企的财务成本,都将严峻考验在硅成本和非硅成本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的尚德。能否争取到正向现金流,将对这家资产负债比已经达到0.82的企业至关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日前宣布,日本正式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同时批准了太阳能补贴政策,将鼓励本国新增至少3.2吉瓦的光伏安装量。日本政府将为光伏发电提供每千瓦时42日元的补贴,这个补贴量约合德国补贴金额的两倍,中国补贴金额的三倍之多。长期以来,日本光伏市场长期被本土品牌夏普、京瓷、松下三洋等把持。随着日本新上网电价的执行和大型项目市场启动,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进入日本争夺市场,而尚德在收购日本MSK公司后,经过数年经营,已然成为日本市场份额最高的外资品牌。日本市场的机遇,不容尚德忽视。
(史丰蕾)
NO.3
晶科
亏损5660万美元
营收..................................1.68亿美元
销售成本...........................1.67亿美元
负债................................10.18亿美元
出货量.................................157.1MW
产品结构........................................组件
点评
晶科能源:由“盈”转“亏”
覆巢之下无完卵,对处于“寒冬”的光伏产业而言,也是如此。仅在两个多月前,宣布2011年实现盈利的晶科能源,作为当年仅有的两家盈利企业之一,而今随着产业环境的持续恶化,在今年一季度也陷入亏损的境地,且骤然名列亏损榜的“探花”之位。
根据其6月21日公布的一季度财报,公司一季度总营收1.68亿美元,较去年四季度下降11.5%,较去年同期下降50.5%;净亏损为5660万美元(3.56亿元人民币),去年四季度亏损3.67亿元人民币,去年一季度净利润为3.37亿元人民币。
对于首季亏损的原因,晶科能源将其归因为需求疲软和价格低迷,同时预计第二季度光伏组件出货量将增长至200-240MW,而第一季度出货量在157.1MW。
在融资战略并购方面,晶科能源也可谓长袖善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笼罩下,晶科完成两轮私募融资,融资额超过8000万美元;2009年,晶科能源宣布收购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跨省并购,将产业链延伸至电池、组件领域,实现产业链垂直一体化。
尽管频遭海外市场的冲击,晶科能源首席执行官陈康平仍表示,晶科的全球化策略会坚定地走下去,并选择将体育营销作为主要营销手段。近年来,晶科已先后与德国国家足球队、旧金山49人橄榄球队和西甲劲旅瓦伦西亚等国际知名体育团队结为广告合作伙伴。
在晶科能源调整营销策略的背后,也有改变经营战略的实际行动。如鉴于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主流市场转向住宅项目,晶科能源开始加大此类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在坚持欧洲主要市场的同时,还将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作为主攻对象。
在这些良性的自觉改变之下,随着光伏市场的日渐好转,晶科能源应能较早走出寒冬,迎来其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李永强)
NO.4
韩华
亏损4820万美元
营收..................................1.27亿美元
销售成本...........1.39亿美元(未审计)
负债...................................9.92亿美元
出货量...................................160.7MV
产品结构.............................。.硅片、组件
点评
韩华新能源:出货量大考
长期低于预期的出货量已经将韩华新能源的产能利用率拉低到50%。一季度,韩华新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160MW,环比下滑15%,同比下滑35.3%,出货量连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美国市场成为韩华新能源的伤心地,一季度,韩华销往美国的出货量仅为5%,远低于去年四季度的33%。
值得注意的是,从现金流量来看,专业化厂商中只有韩华新能源的净现金流为负。在光伏市场上,尚德、英利、晶科、天合等更大的玩家主要从市场上购买多晶硅自产硅片;阿特斯、中电、天合等企业更专注于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硅片;而昱辉、LDK等企业的产业链布局更接近完全一体化,这是目前光伏企业发展的几个趋势。虽然也能生产少量硅片,韩华的产业链布局更接近阿特斯等专业化厂商。有分析认为,韩华目前混合成本约为每瓦0.92美元,这个毛利率与几个主要多晶硅买家相近,却远远低于硅片买家每瓦低于0.8美元的成本,而低利用率令其成本增加了0.02美元/瓦,盈利能力雪上加霜。
分析师表示,在美国地区,韩华的销售价格已经低于成本,其管理层已经决定限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6月18日,韩华新能源宣布公司三名高管表示近期共购买总计301928份公司ADS(美国存托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36%,颇有英雄壮士力挽狂澜的意味,却没有止住该公司股价一路走低。对韩华的高管来说,市场开拓以及将内部成本及时转化为营收,是他们肩上更重的责任。
(史丰蕾)
NO.5
英利
亏损4500万美元
营收.......................................5亿美元
销售成本.............................4.6亿美元
负债..................................34.4亿美元
出货量....................507MW(据推算)
产品结构............................。.组件、系统
点评
英利绿色能源:逆势扩张成“老大”
欧债危机、市场增速放缓、美国“双反”造成的产业寒冬之下,今年一季度绝大多数国内光伏企业出货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英利却呈逆势上涨之势。根据其5月30日发布的一季报,英利一季度组件出货量环比增长44.4%;营收达5亿美元,环比增长22%。此两项数据标志着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此外,根据季报,英利一季度毛利润3890万美元,毛利率7.8%。这个数据亦足以令国内同行心生“艳羡”。
然而出货量的增加是否能改善其财务状况,仍然存疑。尽管英利中国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已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77%。
在外界看来,从连续两届赞助世界杯到屡屡低价竞标的炒作,以及最近开始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都显露出了英利希望通过在行业逆境期中的高调作为占领行业制高点的企图。
有业内人士认为,英利逆势而上,可能也情非得已。毕竟,其部分产能扩张计划在2011年就已经实施动工,虽然生不逢时,但总不能就此坐视不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英利中国在建工程合计31.25亿元,拟建工程投资预算为30.67亿元。
尽管财务状况一般,但英利的债市融资能力和银行渠道的融资能力却非常强大。
据英利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的现金净流出净额为8.37亿元。其中,经营、投资活动获取的现金流均为净流出,而唯有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为正,其现金流量净额为10.69亿元,仅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就高达24.01亿元。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英利通过加大品牌宣传、低价竞标等策略来获取市场份额,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其可持续性将与行业未来走势息息相关。如果整个行业能够尽快回暖,无疑是对其最为有利的;但万一拖延时间较长,其靠融资来扩张的可持续性就确实是个问题。
(李永强)
NO.6
昱辉
亏损4020万美元
营收..................................2.11亿美元
销售成本...........................2.19亿美元
负债.................................14.86亿美元
出货量.....................................466MW
产品结构...............。.硅晶片、组件、系统
点评
昱辉阳光:决战现金流
作为一家营收2.11亿美元的企业,体量居中的昱辉阳光净损高达4020万美元,毛利率负3.8%,这个数字并不好看。不过仔细分析,如果扣除1220万美元的存货一次性减记,在哀嚎遍野的光伏市场,昱辉的亏损情况并不严重。
一季度昱辉光伏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2.7%,出货量达到466MW,创历史新高,硅片出货量为375.1MW,组件出货量为90.9MW,其中包括2MW的拳头产品Virtus准单晶组件。产品销路更好,与欧洲市场补贴降低前的强装需求密不可分,但昱辉也面对整个市场盈利情况较差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昱辉在2012年一季度的组件总成本为0.74美元/瓦,这个数字低于绝大多数光伏企业。据分析师测算,由于硅成本大幅下滑,一体化程度居中的尚德目前的组件成本徘徊在0.9美元/瓦,英利大约在0.82美元/瓦,而更多面向组件生产的阿特斯目前组件成本约为0.73美元/瓦,体现了目前市场环境下,电池和组件的专业化模式之相对优势在逐步体现,“不涉硅”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优于“涉硅”企业。而“涉硅”颇深的昱辉能将组件成本控制在0.74美元/瓦,反映了昱辉控制组件加工成本的能力。
但昱辉也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包括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该公司净现金流持续为负,偿债风险持续加剧,且目前现货市场的趋势对以昱辉这类硅片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十分不利。目前昱辉已经加入下游开发电站的大军,但进军下游有没有上升为公司战略还并不明朗。无可置疑的一点是,若进军下游,昱辉的现金流会受到更大考验。
(史丰蕾)
NO.7
晶澳
亏损3980万美元
营收..................................2.54亿美元
销售成本...........................2.49亿美元
负债..................................14.7亿美元
出货量...................................366MW
产品结构......................................。.组件
点评
晶澳太阳能:科技利器求胜
6月5日,晶澳太阳能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晶澳本季度出货366MW,超过公司先前350MW的预测高端,但较前一季度的398MW和去年同期的451MW,分别降低8.1%和18.9%。一季度营收2.544亿美元,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滑17.7%和56%。
根据季报,晶澳2012年第一季度毛利润530万美元,其中已经除去了由于美国“双反”关税可能带来的210万美元损失。毛利率为2.1%,若不计入双反关税,2012年一季度毛利率将达到3.2%。
尽管面临出货量、营收和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困境,晶澳对其产品的市场前景仍保持乐观。
“目前市场对晶澳电池和组件的需求仍保持强劲。”晶澳太阳能的首席执行官方朋表示,一季度,晶澳在德国和意大利的销售均超过预期,其高效率产品适用于前述两国的住宅屋顶市场。
此外,晶澳还注重开拓中国、日本、印度和中东新兴市场,并预计中国和日本将成为晶澳的重要市场。实际上晶澳太阳能正不断增加国内市场的供应量,据该公司公布,2012年一季度国内光伏市场出货量占47%,欧洲市场出货量占比则为32%。
晶澳的乐观有其充分理由,这便是其掌握的高科技利器。据介绍,在光伏电池业务方面,该公司高效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19.2%,这一水平远高于国内多数竞争对手。此外晶澳正致力于MWT电池技术的研发,该公司称2012年一季度电池制造成本已有所下降,但并未透露具体制造成本。
手执科技利器,眼瞄新兴市场,晶澳应能尽快潇洒地走出产业低谷。
(李永强)
NO.8
天合
亏损2980万美元
营收..................................3.49亿美元
销售成本...........................3.29亿美元
负债.................................18.68亿美元
出货量.....................................380MW
产品结构........................................组件
点评
天合光能:成败“可持续”
作为产能“三巨头”(英利、尚德、天合)之一,天合光能一季度的表现堪称“亏损也光荣”,净亏损2980万美元,较上季度减亏一半,扣除2620万美元反倾销、反补贴税负,一季度盈亏基本持平,但是现金流大幅度下滑并且首次为负值,是对这家“三巨头”中负债率最低,历来“不差钱”的光伏企业的一大考验。
天合减亏的秘诀来自成本下降,一季度天合生产组件的硅成本已下降至0.21美元/瓦,同比下降51.2%;非硅成本已降至0.58美元/瓦,同比下降20.5%,成为组件成本成功迈入0.8美元/瓦内大关的企业之一。管理层表示,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因为供应链成本的下降,以及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流程的改进。但也有分析师质疑,作为业内低成本制造的“领头羊”,天合依然使用传统科技,并缺乏知识产权,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制约。“天合光能的优势并非高不可攀,因为这种低成本制造模式很可能被其他竞争者复制。”有分析人士这样评价。天合显然不满足被贴上“低成本”的标签,此前,天合就表示要致力开发高效组件,并透露其基于较先进的Honey技术的组件容量将在上半年提升到500MW。
(史丰蕾)
NO.9
阿特斯
亏损2130万美元
营收...................................3.26亿美元
销售成本.................................3亿美元
负债................................15.36亿美元
出货量..........................343MW(组件)
产品结构...........................。.组件、系统
点评
阿特斯太阳能:EPC图存
5月10日,阿特斯太阳能公布2012年一季报,数据显示,阿特斯该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6.5%至3.26亿美元,环比下降31.3%;出货量为343MW,环比下降21.3%。
尽管这两项数据环比均出现大幅下滑,在亏损方面却出现了好转。根据季报,该季度归阿特斯属股东净亏损为2130万美元,每股亏损0.49美元;而上一个季度亏损5990万美元,每股亏损1.39美元。
在产业困境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亏损正日渐加重,阿特斯却能率先减亏,不得不承认有其生存之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得益于其高超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尤其在市场开拓方面,阿特斯并不仅执着于欧美市场,而是在加拿大、日本等高利润市场提前布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阿特斯在经营战略方面也有所创新,将EPC(设计、采购、施工)专案建设作为公司的主要创收点。如2012年,公司目标25%的营业额要来自于EPC专案建设,而这一数额在2011年时仅为10%。
事实上,阿特斯在此方面已有所作为。近日,阿特斯便宣布已在美国获得11个总容量约122MW的公用事业(1963.569,-40.44,-2.02%)光伏电站专案;此前,阿特斯在加拿大获得了340MW的光伏电站专案。
然而,亦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经营方式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在其看来,在产业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制造商进入终端电站市场,将自己生产的组件卖到自己承建的电站上,这其实是在采取拖延战术,势必将恶化危机程度。
这一经营战略的实际效果如何?仍需市场和时间来检验,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
(李永强)
NO.10
大全
亏损1370万美元
营收..................................3400万美元
销售成本..........................4500万美元
负债...................................4.79亿美元
出货量........................。.多晶硅964吨;
硅片23.4MW;光伏组件2.3MW
产品结构.......。.多晶硅、硅片、光伏组件
点评
大全新能源:亏损将成常态
5月21日,大全新能源公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多晶硅出货量964吨,营收3400万,净亏损1370万美元。
季报给出了大全新能源2012年第一季度财务和运营亮点:多晶硅出货量约为964吨;光伏组件出货量2.3MW;硅片出货量23.4MW。
另外,大全新能源还为客户提供了2.4MW的光伏组件生产外包服务;营收340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38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8730万美元;毛利率为负32.2%,上一季度为负29.3%,去年同期为正51%;净亏损为137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亏损394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收益3500万美元。
由此看来,大全新能源公司已连续两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在笔者看来,这应归结于市场疲软环境的价格低迷,以及大全新能源自身生产成本的高昂。
根据SEMI China提供的数据,2010年大全新能源多晶硅产品的生产成本为32美元/公斤,当时光伏市场正值蓬勃发展时期,平均售价高达60美元/公斤,此时其运营利润率高达44%;然而,到2011年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全新能源经营状况急转直下,生产成本上升2美元/公斤的同时,平均售价却降为55美元/公斤,由此导致其当年运营利润率锐减至24%。业内人士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仍将持续低迷状态,此种境况下,大全新能源经营状况也将进一步恶化,其运营利润率有望跌至负42%。
SEMI Chin预测,大全新能源在未来2-3年里有可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除非市场出现戏剧性好转。公司的市场和经营战略转型看来不可避免,否则必将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