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本网记者Alice | 来源:CSPPLAZA光热发电网 | 0评论 | 5096查看 | 2014-07-30 14:24:00
CSPPLAZA光热发电网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日前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共34类技术被列入推广目录,包括非化石能源类技术12项,燃料及原材料替代类技术11项,工艺过程等非二氧化碳减排类技术6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类技术2项,碳汇类技术3项。
CSPPLAZA记者注意到,其中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相关的共四项技术被列入推广目录,分别为基于微结构通孔阵列平板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技术、太阳能热泵分布式采暖系统技术、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技术
太阳能集热技术生产合成气
其中与聚光太阳能技术最为相关的为一种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技术。该技术原理为利用200℃以上的太阳能集热,将天然气、液体燃料等分解、重整为合成气,燃料热值得到增加,实现了太阳能向燃料化学能的转化和储存。通过燃料与中低温太阳能热化学互补技术,可大幅度减小燃料燃烧过程的可用能损失,同时提高太阳能的转化利用效率,实现系统节能20%以上。
该技术的工艺流程为:燃料先经过加压和预热后,进入太阳能吸收/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催化剂,燃料流经吸收/反应器内催化床层发生吸热的分解/重整反应,生成二次燃料气,所需反应热由太阳能直接提供;经过吸收/反应器充分反应后的二次燃料气经过冷凝器冷却,未反应的燃料与产物气体分离;产生的二次燃料气经过加压后,进入储气罐;作为燃料进入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来自储气罐的燃料驱动富氢燃料内燃发动机发电,烟气和缸套水余热联合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冷,通过换热器回收系统的低品位余热,生产采暖和生活热水。
该技术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化学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燃料转换技术、富氢燃料发电技术、吸收式热泵技术等)和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技术(主要包括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技术和全工况优化控制技术等)。
预计未来五年,该技术在分布式能源利用领域的推广比例可达5%,总计投入可达50亿元,由此形成的年碳减排能力为70万吨CO2 。
太阳能热泵分布式采暖系统技术
太阳能热泵分布式采暖系统技术作为太阳能中高温应用的一大市场也被列入低碳推广技术。全国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tce,是建筑能源消耗较高的领域。太阳能热泵分布式中央采暖系统技术把常规的供热系统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目前已在全国实施10余个太阳能采暖项目,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天津、湖北、山东等省市,累计采暖面积达30万m2,替代传统集中供暖比例不到1%,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潜力。
该项技术的技术原理为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并传递给导热介质,通过导热介质的循环将热量输送到吸收式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驱动力使机组运转,产生供暖及生活所需热水。当太阳能可以满足系统正常运行但无富余时,通过热水循环泵将热水输送至末端,循环运行,满足房间供暖及生活热水需求;太阳能有富余时,导热介质进入蓄热器进行储热。在晚上或阳光不足时,可使用蓄热器释放的热量来驱动机组工作,满足供暖需求。当连续阴雨天气,太阳能集热器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时,由热力补偿装置提供热能驱动热泵机组,以达到正常供暖需求。
该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太阳能中高温集热技术、相变蓄热技术、吸收式空气源热泵技术等。中高温集热器采用单轴跟踪,跟踪精度≤0.1°,光热转化效率≥65%,工作介质温度最高可达280℃;蓄能器采用相变蓄能,相变温度点180℃,相变焓≥290kJ/kg。
预计未来五年,该技术在全国建筑行业可推广约1%,总投入150亿元,可实现的年碳减排能力为300万吨CO2。
微结构通孔阵列平板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技术
基于微结构通孔阵列平板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采用改进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方法,用平板热管和集热水箱进行太阳能集热,其中平板热管为金属材料经过挤压或冲压成型的两个及以上并排排列的通孔阵列平板结构,通孔内灌装液体工质,并将平板热管两端密封封装形成,可以将通孔两端也密封封装从而形成独立工作的微热管;集热水箱包括导热内胆和保温层。将平板热管的冷凝段与集热水箱的导热内胆外壁面接触,平板热管冷凝放热经导热通过集热水箱的导热内胆外壁传给集热水箱产生热水。该技术提高了系统集热效率,较好地解决了平板热管腐蚀、表面结垢以及平板热管与集热水箱之间密封等问题。
该技术采用适用于学校、医院、宾馆、住宅小区及公共建筑等。预计未来5年,该技术可推广应用150万台(套),预期推广比例占整个热水器市场的2%,总投入30亿元,可形成年碳减排能力160万吨CO2。
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将集热器安装在建筑立面的墙体上,不仅解决了高层建筑集热器由于占地原因应用比例过低问题,而且不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系统由集热器、辅助加热系统、循环水系统和辅助系统构成,在正常日照条件下利用太阳能光热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系统管路内的换热介质循环流动将太阳能集热器所收集的热量传递给水箱,为住宅用户提供符合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的生活热水。
该技术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阳台构架式一体化技术(结合建筑风格量身定制太阳能设备,实现太阳能应用与高层建筑的完美结合);同步施工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住宅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和后期管理,有效避免后期安装对建筑安全性、整体性和美观性的破坏)。单台分体太阳能热水系统年节电量约1214kWh; 主体设备使用寿命15年以上。
预计未来5年,该技术在全国新建中高层建筑中的推广比例可达10%,总投入150亿元,可形成年碳减排能力为364万吨CO2。
入围低碳技术有望享受扶持政策
发改委在《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指出,“由于低碳技术涉及的领域广泛,技术类别复杂。对《目录》低碳技术的评价采用了多层次的模糊评价法与专家评价法相结合的模式。并根据各类低碳技术的不同特点,经过专家多次讨论后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按照专家评价结果分析得到列入《目录》的低碳技术。”
《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项目起于2012年8月,项目资金来源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此项课题,并于近日最终完成该目录的征求意见稿。发改委此前已经对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编制工作,为避免重复,以节能和提高能效为主要特征的低碳技术不列入《目录》。发改委称将在对历次发布的国家重点节能技术的碳减排能力进行计算基础上,条件成熟后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与《目录》合并发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2014年版)》。
发改委称,《目录》将为有关企业和机构开展低碳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发展低碳产业确立方向和坐标,并为下一步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提供依据。行业人士认为被列入目录的低碳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政策倾斜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