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双雄早衰
来源:中国企业家 | 0评论 | 5360查看 | 2012-10-22 11:17:00
然而,事实证明以他制造业的经验难以驾驭化工项目,多晶硅项目至今成为一个无底洞。彭小峰还在2008年投资苏州百世德薄膜电池和组件项目,2010年在合肥投资组件项目,也多是机会主义的跟风之举,但幸运没有永远站在他的肩头,这些并不算成功的投资,像是不断被捆绑上赛维这艘巨轮的海藻,令它的引擎逐渐失去动力。
谁绑架了谁?
有形之手催肥了产业,却只能加剧市场的难题
“困难的时候,找领导多一些。”施正荣告诉《中国企业家》,他正在为企业生存做出各种努力。
然而,地方政府的心态相比施正荣刚到无锡创业时又复杂了很多,“施正荣一有问题就给‘大领导’发短信,领导被他搞得烦得很。”上文中匿名的无锡当地官员称,目前无锡市政府内对尚德的态度分为两派,继续支持者有之,认为遵从市场规则让其自生自灭者也有之。
然而,光伏从来就不是市场化的产业,无论尚德还是赛维走到今天都与政府之手密不可分。“我回国创业时,包括国内教授都不知道光伏这个词。”施正荣告诉本刊记者。一个广为人知的桥段是,11年前的一场报告让无锡市政府看上并决定让他这个科学家来当老板。
初创尚德,除了一腔热血和满腹知识,施正荣只有40万美元。无锡市政府用类似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当地8家国企凑了650万美元入股尚德,他们甚至做好了“这钱就这么打了水漂”的准备,可最终证明这是一笔相当合算的投资,当然,如果它们能陪尚德走完上市之路,收获会更多,但同样在政府支持下,国有股于上市之前退出。
彭小峰与政府的接触也很主动。“他有一种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的魔力。”一位光伏分析师曾如此评价彭小峰。创业时,据说仅仅半小时,彭小峰关于“世界级光伏企业”的梦想就打动了时任新余市市长的汪德和,他获得了土地和电价的优惠政策以及2亿元配套资金。
早期的光伏英雄都曾是当地政府的座上宾,政府需要政绩抓手,光伏产业既是新兴产业,又能解决大量就业,双方自然一拍即合。而企业有了国际影响,双方实际上已经是互相捆绑的关系。
2011年,无锡市整个工业领域的产值是1.5万亿,尚德占了近300个亿。一位地方官员分析,对无锡来说,尚德产值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你要是比其它工业,无锡在全国不一定是数一数二的,而若比光伏,尚德世界第一,这大大满足了无锡市政府的虚荣心。”
好大喜功往往一发难收,地方政府希望企业快速做大,甚至会给出具体扩张要求,这也绑架了企业家,为投其所好,他们开始像个驾驶员一样开足马力,全速超车。
尚德与赛维的崛起刺激了其他地方政府。尚德上市后半年,全国上百个城市建立光伏发展基地,试图复制无锡模式,这其中夹杂了大批来自服装、纺织、印染等领域的企业。他们大多没什么核心技术,仅仅通过采购原件、部件组装即投入市场。
“这个行业好进不好退,企业即便在艰难时刻,政府也不让其淘汰,扶持它扩大产能,所以整个行业产能下不来。”上述政府人士告诉本刊,光伏产业正是这样由政府催肥后陷入僵局。
美国政府几年前注意到了中国光伏产业对美国市场的冲击,四五年前,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苗头隐现,而选择性失聪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及早做出反应,帮助企业清除路障,数千家光伏企业也未意识到减速必要。关于补贴,即科技政策算不算补贴的问题,直到去年年底商务部才给出明确说法。
对于尚德危机,无锡市科技局一位官员认为,首先就是企业扩张太快,地方政府希望它迅速做大,国家也给了很大荣誉,这让企业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政府的这一点很要命,这也折射了中国企业发展兴衰史。只是对尚德来说,这个兴衰太快了。”
其实,在尚德由小变大、由世界第一变成接连不断的破产传闻主角后,地方政府与尚德之间的关系就发生微妙变化,由过去的无条件全力支持,变成有条件支持。“政府撑你,你自己怎么打算?你不能说完全靠政府,你自己要拿出一个目标和态度来。”上文中当地官员不满地告诉《中国企业家》,施正荣不是穷光蛋,政府希望在帮助尚德的同时,施也能从自己的财富中拿出一部分钱,但施没有明确表态,“似乎宁愿让公司破产”。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在其新书《大而不倒》中,展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个别金融集团庞大到可以影响系统性风险,从而使美国政府陷入被迫救助的困境。而在种种呵护之下,经过一轮轮扩张,施正荣和彭小峰也几乎把尚德、赛维做成了“大而不倒”。企业快速做大也拥有了一种绑架政府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他现在的主要想法是,我有这么多的职工,你不救我,就要关门了,变成了这样的事。”
赛维同样如此。从财务上看,依赖负债实现扩张的赛维已经无力支撑。但是,这家新能源标志性企业不会简单地遵循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它不仅是新余市的一张名片,还是江西省第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和第二大纳税企业,赛维还拥有2万多名员工,涉及到社会就业与稳定。
但裂痕几年前就已埋下。2009年是国家启动金太阳工程第一年,尚德在对整个工程资金、回报周期等情况不太了解的情况下申请到了1100千瓦洛阳师范学院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项目。然而,它并未按工期推进,第二年就因为“无法实施”进了取消名单。有知情者称,施正荣非不能之,是不为之,因为当时卖组件比金太阳工程赚钱,“施正荣根本看不上国内市场。”
这位官员称,尚德的事情让无锡整个金太阳计划受到了影响,2012年没有获批一个金太阳项目。结果搞得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很有意见”。对于尚德来说,也丧失了开启国内市场的良好时机。
光伏只是最为极端的例子。近年来“新兴产业”概念泛滥,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做各种规划。但规划从头看到尾,只能看到要把产业做到多大规模的目标,对于产业的具体指导、上下游配套等具体计划则完全欠缺,“这称不上规划书,只能称得上是愿景书。”上述无锡市科技局官员感叹。
对于光伏等新兴产业,以政绩为目标的地方政府犹如猎食者,一番兴衰之后,地方GDP增加了,留下的却是一片狼藉。
终极等待
即使这一次能幸运地拿到诺亚方舟的船票,光伏巨头也需要警惕“政府依赖症”
“大家都在等着对手先死掉,你死掉了你的市场就是我的,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看谁死得最晚,撑到最后的就活过来了。”一位光伏行业专家如此分析当前局势,就是看谁的那口气长。
2011年,美国双反立案,为了维护形象,施正荣坚持增加产品出货量,客户有需求便尽量满足;彭小峰同样选择逆势扩张,他在去年新成立了9家公司,包括4家生产公司和5家销售公司。彭的逻辑就是要做强,先做大,哪怕现在市场不支持。
这样的规模崇拜与价格血拼,依稀有家电业发展初期的影子。正如该行业人士所说,光伏产业其实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制造业,近年没有重大技术突破,而竞争拼的主要是成本,只有扩大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可扩大规模又无异饮鸩止渴,这恰恰是产业还不成熟的标志。问题是,这个产业“像从幼儿园突然间进大学一样,在政策扶持下长得快得不得了。”
可以参照的是,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也都曾举政府之力扶持某个产业,却很少陷入类似困境。它们的经验是,更多出台普适性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而非由地方政府支持本地企业,且在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产业政策不妨碍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人才培育,日本、韩国政府都十分注意,核心是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
而在国内,地方政府对许多产业往往不惜代价支持,其实,也不能单纯谴责其盲目而不顾经济规律,因为他们抬头向上看,新兴产业的政策往往晦暗不明,只能自己试探天花板的高度。以光伏为例,产业过热的预言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就如影随形,可只有领军者重重撞上欧美双反,濒临毁灭时,调整才显得迫在眉睫。
时过境迁,由于光伏全行业亏损,新余市已将重点发展产业转移到了户外照明、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而无锡则将重心转为物联网,“你觉得物联网很有前途吗?可能是,但说白了政府看重它还是因为这个东西出成绩啊。”一位当地商界人士慨叹,政府是不会反思的。
当下,等待救赎似乎成为光伏“双雄”唯一的选择。业界曾曝出尚德将被无锡国联重组、尚德拟发债券等传闻。对此,花旗银行环球投资银行中国部董事冼柏昌认为,尚德不太可能发债券,因为这种财务状况没有投资者会认购。
9月底,无锡市市长朱克江到尚德现场办公,给施正荣带来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