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服务新模式:打通用户端“最后一公里”
发布者:lzx | 来源:童虎TH | 0评论 | 3330查看 | 2019-03-12 11:35:15    

在当前能源革命的背景下,“互联网+”行动无疑将深刻影响和重塑能源格局,传统的以生产顺应需求的能源供给模式被颠覆,互联共享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价值观。


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公布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总体投资达到了三千亿的规模。按照通知要求2017年的8月份这55个示范项目需全部启动,预计2018年底55个示范项目全部实现运转,国家对能源互联网的关注有目共睹。但是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同时浮现了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不清晰、关键技术缺乏等技术、模式、资金、协调四个方面。


能源互联网今后应该构建怎样的模式?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形态又将是怎样的?能源互联网看似危机重重的未来,发展规律其实有迹可循。


能源互联网前景危机重重?三个层面让未来“具象化”


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很大,它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实质上,能源互联网的组成内容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相关的商业模式也都会不一样的,因此只有理解了能源互联网的构成要素,了解哪一块挣的是什么钱,企业的市场定位才会清晰,否则就会人云亦云,很难长期坚持,重要的是需要了解能源互联网到底要解决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要解决的是能源层的互联互通问题。


现而今新能源越来越多,一个显著的要求就是:即插即用,多种类型的能源通过能量路由器实现能源的即插即用,就像通过路由转换即可自由使用互联网一样,这是美国的互联网基本概念。


第二层,是把能源网、物联网、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智慧能源。


德国的E-Energy更多是在这个层面做工作,即用ICT技术改变传统能源,实现更高程度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实现这就是智慧能源。也就是利用双向的ICT技术实现能源的互联互通,传统的二次设备是从1966年美国纽约大停电之后发起的,虽然在当时电力是领先的,但是到现在很遗憾落后了,原因就是没有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所以现在更多要求用ICT技术提升传统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实现能源物联网。


这两层它最多实现了能源物联网的概念,还没有闭环,需要继续发展实现和线下服务网的结合。


所以能源互联网的第三层理解是打造一个开放的服务平台。


汇聚八方来客,共享资源、共同服务。不只是国网、南网、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燃气公司,而是民资、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来,通过这个大的互联网平台、新颖的互联网模式,大家一起来共享这块蛋糕。


服务层和能源层都应聚焦在用户端,不要扩展到电网端。因为这个蛋糕太大,涵盖的技术要素太多,不是哪一方或几方可以拿得下的。不说整个能源行业,仅以电力为例。简单看几个数据,电力终端的用户数为5.5亿左右,除居民用户以外,非居民占比14%左右,所以非居民的用户大概有六七千万的数量。对应的用电规模资产有近5万亿的规模,电费超3万亿,这两个加起来,将近8万亿,还不讲电网公司,电网公司的体量跟这个基本也差不多。


庞大的蛋糕,如果哪一个公司想通吃,应该都是不自量力的。


纵横能源互联网的秘密快速切入电力末端用户


“互联网+能源”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电网的结合,借鉴互联网发展电网核心技术,打破行业发展边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资源共享,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特征,如何快速切入电力末端的用户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一层,从用电管理切入。


面对目前专业化市场化的监管越来越高,用户寻求专业化管理的欲望非常迫切。所以针对用户,可以考虑优先为电力末端用户提供服务,而非简单做园区能源、做重资产建设。如此一来就很容易把用户的日常管理抓在手上,用户的安全感提升,从而可以做延伸服务。


针对用户的切入点,并不是直接去面向用户,可以通过提供线上的平台支撑和模式引导,与线下服务商合作从用户角度切入,这才是真正的切入。目的是通过给能源互联网尤其是用户侧能源互联网提供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线下服务商打造做工作的平台,帮助运维商提升工作上的效率。


第二层从服务商角度切入。


解决服务商基于平台在帮客户做服务时需要的一系列支撑,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给服务商提供相应资源包括信息沟通与交流、业务培训与指导、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市场的拓展与增值服务、品牌的建设与实施等一系列项目。


打通到用户“最后一公里”平台为载体服务为核心


建议采用“平台+服务+数据+投资”的商业模式,定位于能源互联网运营商,以海量实时数据为基础、以能源互联网云平台为支撑、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打造能源互联网新生态。为用户提供配电运维服务、电能质量服务、电费优化服务、用电安全管理服务、能效管理五类服务,以及智慧用电解决方案、光伏储能解决方案、售电管理解决方案。


是做好服务、做好平台,平台是载体,服务是所有工作价值变现的核心关键。能源互联网目前的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第一种模式就是能源的投资,投能源摊大资产就足以实现收益。这种模式更适合国企去做,比如国企投资一个电站,资产增加了,国家也允许回报。但是它是资产成本加成这种方式来实现回报的,所以可行。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快速盈利,那么第二种模式就是做技术,像各种表计设备厂商如新联、嘉禾等,通信类如新华三。因为在园区,在有些地方总需要信息IT的技术来帮你解决问题。


但这些并不是运营商模式,打通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与线下服务商合作的两极体系,与服务商一起去实打实的帮用户做好日常的运行,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做好融资服务等这样一系列的工作,让用户得到真正的收益。让这个生态真的能够发展起来,通过服务把价值真的做出来,这是一条可行之道。


用两级协同的方式去形成一个服务联盟,然后把服务做好,形成一个通过服务带动技术的体系。只有服务起来了,技术才有真正的卖点。平台所产生的流量利润,90%的钱全部给合作伙伴,这个设想未来要坚持一段时间。


如果能够坚持三年,把所有的子弹聚集,所有的资金都投到服务部分,不发散、不搞线下的重资产,坚持十年没有问题,线下的伙伴至少能在十年内不会流失。


不论是服务还是技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革命的不断推进,能源技术不断突破,能源制度不断完善,各类技术、制度将与能源完美融合于一体。到那时,能源互联网蓝图也将全部实现。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