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国内多项光热发电技术空白,德令哈工业园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显成效
发布者:admin | 来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 0评论 | 4774查看 | 2021-02-02 21:04:27    

CSPPLAZA光热发电网讯:近日,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就德令哈工业园近年来在光热发电等领域开展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具体如下:


近年来,园区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目前,园区共有在效科技型企业25家、在效高新技术型企业8家。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支持企业持续加大与省内外大学及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政校企协同创新。国草生物、同仁堂健康药业、瑞肽生物、海西华汇等公司分别联合深圳大学、江南大学、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等院所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等工作。其中,林生生物枸杞子激活免疫细胞组分的筛选及产品开发、海西华汇太阳能光热(伏)支架热镀锌专用多元合金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项目进展顺利,同仁堂“一种混粉烘干机”和青海中控“一种自清洁式气动阀门”等12项专利相继获得授权。


二是扎实推动科研攻关。中广核依托50兆瓦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工艺模型与控制策略、导热油关键测试技术和集热场流量平衡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西部镁业积极开展“水氯镁石连续生产大粒径氢氧化镁制备高纯电熔镁砂技术与示范”等5项科研工作。其中,西部镁业“高纯烧结镁砂制备工艺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已研发成功,并完成产业化项目建设正式投产。


三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积极组织条件成熟的企业、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的申报认定等工作。2020年,青海镁都、中广核等8家企业成功认定为科技型或高新技术型企业,青海明阳、西部镁业被认定为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爱能森储热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镁业技术中心成功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是全力做好各项服务。悉心组织并协助企业开展科技需求征集、项目参选评审、各类专项资金申报等工作。中广核槽式光热电站全天候监控技术研究、青海金功基于自动化焊接技术的大型定日镜镜架加工制造等4个项目成功荣获海西州科技创新奖,青海镁都万吨级电熔镁砂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百慕新材料VCI片锌涂装光伏支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7个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青海明阳3.0MW风力发电机组在高原适应性研究与推广应用、中科昆泰激光熔覆合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5个项目成功列入2021年省级新开科技计划项目公示名录,共下达各类专项资金3045.42万元。


二、企业典型案例


(一)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槽式光热电站集成控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0年8月18日,由中广核风电公司、太阳能公司和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公司联合完成的“槽式光热电站集成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聚焦光热电站集成控制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进行高海拔地区精准故障识别及预警技术研究,首次掌握高耐候高精度液压驱动系统设计、逐日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逻辑、全天候实时监测、千吨级导热油系统周期性大温差交变运行特征下膨胀液位与压力、导热油再生过程联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在光热发电集成控制领域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可实现电站设备整体优化1.5%-2%,产生经济效益约7500万元,节约标煤2.6万吨,在电站寿命期内每年可提高发电量6500万千瓦时。


(二)科技创新助力同仁堂黑枸杞、国草生物藏红花等产品研发成功投入市场。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国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新产品走入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仁堂(青海)公司基于高原特色食品加工基础,通过实施工艺创新研发升级,成功将黑枸杞从新资源食品升级为药品,不断推动枸杞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其开发的枸杞系列产品已进入市场,特别是枸杞原浆及黑枸杞果膏一经上市月产值即突破500万元,仅2020年实现销售额达3000万元。国草生物公司紧抓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升级的有利契机,瞄准高端中藏药材市场,扎实推进青藏特色生物资源创新培育开发,与全国独一藏红花研究所——建德市西红花(藏红花)研究所进行长期科研合作,建设藏红花培育室,开展育种种植、藏红花栽培种比较试验及生产区域试验,已获得一项科技成果及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开发出两款“花中花、朱韶华”系列藏红花产品,年产值达357万元。


三、工作意见建议


下一步,德令哈工业园将紧紧围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力度,扎实做好科技创新项目挖掘、培育及储备工作,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探索建立园区引才、育才、留才等平台或机制。恳请省、州科技、人事等部门,在打通产业链延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堵点难点,突破技术及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瓶颈,强化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