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能源发展史
来源:人民网 | 0评论 | 7813查看 | 2013-07-31 14:48:00    
  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度消失了两千年,子民散于万国,后又在同一块土地重现于世,这个独一无二的国家就是以色列。

  建国不足百年的以色列如同一本并不好读的故事汇,填满它的曾是延绵不断的战争、充满血泪的流浪和悲情满溢的宗教宿命……

  按照《圣经》的记载,以色列是上帝应许给犹太人的保留地,这里流淌着牛奶和蜂蜜,但现实中的以色列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是一个2/3国土被沙漠包裹的狭小国家,易攻难守、没有石油、缺少矿产、水资源匮乏、耕地不足……更致命的是,周边的邻居个个充满敌意。

  以色列有十足的理由沦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弱国,但它却在看似绝望的逆境中坚韧崛起,成为“小国”中的“超级大国”。

  另一部国家史  

  人口刚过800万、国土面积与北京市相当的以色列是典型的“弹丸小国”,但它的存在感却不亚于任何世界一流强国,这种存在感不仅仅是因为传奇而悲情的过去。

  地处欧亚非结合处的以色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横跨欧亚的土耳其,但后者享受到的地缘优势从未在以色列出现。

图片说明:①Aora公司首座100千瓦模块,由塔架及镜阵组成。②近海天然气钻井平台。③Seambiotic公司的尖端水生系统。④Better Place电动车的充电网络。⑤Techno Spin公司的小型风力涡轮机,转动叶片设计独特、效率高。


  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先后卷入5次中东战争,让人惊讶的不是5战5胜的战果,而是国家经济在四面楚歌的大环境中始终高速前行。

  掸去战争尘埃的以色列是一个科技领先、商业繁荣的发达经济体。

  今天的以色列已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经济体,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63家来自以色列,仅次于美国。

  在科技水平整体偏低的中东,以色列是唯一的例外。以科技立国的以色列在生物科技、IT、农业、军事、核技术等方面均有领跑世界的能力。但支撑以色列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却相当有限,特别是被视为“工业血液”的常规油气资源极度匮乏。

  有人将以色列称为“西亚的日本”,这两个国家都曾以“贫油小国”的身份取得了让很多“大国”望其项背的经济成就,但以色列破解能源困境的难度却远超日本。

  建国伊始,因阿以漫长的交恶史,周边的阿拉伯产油国集体抵制以色列,这直接导致以色列的安全问题立体化——不仅要面临时刻存在的生存威胁,更要应对已危机四伏的能源供应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色列的国家史也是一部能源保供史。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不到24小时,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伊拉克大型油田基尔库克通往海法的输油管道随即被切断,仍沉浸在复国喜悦中的以色列遭遇当头一棒。

  自那以后,能源供应告急的以色列被迫舍近求远,高价从前苏联、乍得、墨西哥乃至澳大利亚进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 

  不得不提的是,能源供应的捉襟见肘并未阻挡以色列的前进脚步。建国之初的25年,以色列反而愈挫愈勇,以年均10%的经济增速迅速崛起,世界为之侧目。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迅速深化,后者开始为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提供更强硬的保护。

  此后,以色列得以从美国当时的另一个战略盟友——巴列维王朝统治下的伊朗源源不断地获取石油,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等亲美国家也开始用天然气管道同以色列建立起能源联系。

  1978年,以色列的能源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美国的干预下,以色列在这一年与埃及签订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同意在两年内撤离西奈半岛。这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一次撤离行动。

  妥协换来了和平,也换来了就近进口能源的宝贵历史机遇。自那以后,阿拉伯世界中军力最强的国家率先退出了对以色列的围堵,开始向后者输送天然气,输气量一度占到以色列消费总量的40%。这一牢固的供需关系一直延续到穆巴拉克在埃及失势。

  进入21世纪,以色列的能源供应安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这也只是意味着,特拉维夫找到了可靠的油气贸易伙伴。时至今日,以色列98%的石油需求依然依赖进口,每年的开销超过100亿美元。

  意外之喜  

  如同页岩气井喷前的美国,2009年之前的以色列也在为未来焦虑,但以这一年为起点的一系列天然气大发现刷新了以色列的能源生态。

  以色列人相信,他们将借此实现未曾有过的角色互换——从天然气进口国摇身变为净出口国,“能源独立”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以色列油气开采协会主席乌里·阿尔杜比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预测,未来20年,天然气出口预计将为以色列带来600亿美元收益。

  2009年1月,美国独立石油公司诺布尔(Nobel)在以色列近海发现了一座史无前例的大型气田——塔玛尔(Tamar),这座储量达9万亿立方英尺的大号气田已于今年3月开始向国内供气,预计可满足以色列2035年之前的全部天然气需求。

  在埃及供气出现中断的背景下,这座气田的及时投产意义非凡。此前,以色列的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埃及(约占40%)和国内的雅姆·忒修斯气田。埃及断供后,雅姆·忒修斯气田被动增产,现已提前枯竭,塔玛尔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供应的真空。

  一年后,诺布尔又发现了储气量两倍于塔玛尔的利维坦气田(Leviathan),这座“怪兽级”气田的发现被誉为“以色列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能源发现”。按照特拉维夫的规划,这座预计2016年投产的巨型气田将主攻出口。

  然而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经过初步勘探,诺布尔认为利维坦气田很可能还蕴藏着15亿桶原油储量,足够以色列使用15年。

  在此之前,尽管地处世界油库——中东,以色列却从未与石油产生联系。

  前沿科技置换能源安全  

  在存亡边缘谱写民族史的以色列人并不安于墨守成规,这个背负着沉重宗教和传统负担的民族善于突破秩序和束缚。

  2009年,两位美国政府的前外交顾问丹·塞诺和索尔·辛格合著了一本试图揭示以色列为何屡创经济奇迹的畅销书——《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研究中东多年的两位作者认为,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热情是以色列数十年来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正如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所言:“犹太人最大的传统就是不满足,这对于政治来说或许不是好事,但对于科学来说绝对是好事。”

  统计数据显示,以色列投入科技研发的资金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8%,为世界之最。在这个被西方视为“全球创新工厂”的国家,科技对GDP的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

  对高科技的推崇改变了以色列原本堪忧的生存状态。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过去25年,以色列成功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干涩沙漠地带的农业产量增加了17倍之多。

  在能源领域,缺油少气的以色列更是将能源安全寄希望于技术主导的可再生能源。

  以色列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正式形成于2002年,特拉维夫当年确定了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201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5%,2020年提至10%。

  目前以色列针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细致而全面,涉及太阳能、地热、风电、生物燃料等多个细分领域,掌握着高精尖技术的企业超过百家,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Ormat公司。这家活跃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掌握着世界最前沿的地热应用技术,上世纪70年代,建于死海附近的世界上首座太阳能发电站也是Ormat的作品。

  以色列对太阳能发电的关注可追溯至半个多世纪之前,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早在1956年就提出,以色列应利用取之不竭的阳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