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实施背景
(一)项目简介
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集200MW光伏发电、400MW风力发电、100MW光热发电为一体,甘肃省安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甘肃安装集团)承建的100MW塔式光热电站,项目总投资21.9亿元,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该项目主要发挥储能调峰调频作用,在降低光伏、风电弃风弃光率的同时,促使发电平稳可控。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双塔一机”模式的塔式光热电站,拥有两座200.5m高的吸热塔和一台100MW汽轮机发电机组。
厂区总占地面积301.07公顷,划分为光热发电区、定日镜组装区、行政生活区等。其中,光热发电区分为东、西两个镜厂,拥有26954组定日镜,位于交集处的600余组定日镜实现了双向共用,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核心发电岛位于西镜厂,包含冷、热熔盐储换热系统,蒸汽发生器系统(SGS)、主厂房、空冷平台、化水车间、化验楼、冷热熔盐罐等。
(二)重难点分析
1.施工技术
新该项目作为全球首个“双塔一机”模式的塔式光热电站,可借鉴的项目经验较少,在施工技术各方面均有创新,也对BIM技术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2.项目规模
大该项目涉及到土建、机电、管道、热机、压力容器等众多专业,对于多专业协调要求高;同时,如何实现26954组定日镜的参数化建模及现场安装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超危工程
多该项目包含吸热塔翻模施工、汽轮机基座、空冷平台、深基坑、高支模等30余项危大、超危大工程,对技术方案的编制和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技术三维可视化、参数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二、案例实施的方法和内容
(一)核心数据模型
1.吸热塔
吸热塔的总高为200.5m,筒身为165.5m的变截面、变坡度钢筋混凝土筒体,内部包含楼梯井、电梯井、观光平台、电气平台、检修平台、冷熔盐上升管路、热熔盐下降管路等。通过建立参数化族自建族,实现了内外径及高度的自主控制。顶部为35m高的吸热器,主要由钢结构框架,出、入口缓冲罐、高压空气罐、吸热器屏、防护罩等组成。
2.定日镜
定日镜作为本项目的核心构件,由9块超白玻璃组成,单镜面的反射面积为29.7m²,总采光面积为80万m²,面对不同的使用场景,甘肃安装集团分别建立了施工数据模型和工厂生产模型。
3.冷、热熔盐罐体
本项目包含冷、热熔盐两个罐体,其中冷盐罐材质为Q345R的碳钢,直径为28.302m,热熔盐罐为TP347H的合金钢,直径为28.94m。BIM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对罐体模型进行了数据建模,并完成钢板数据分割、数据编号等工作,确保罐体焊接的顺利进行。
(二)特色亮点
26954组定日镜的安装作业是本项目的一大重难点,BIM小组通过应用Dynamo软件进行参数化编程,实现了定日镜模型的批量生成、参数信息的批量录入、参数化控制、数据调用、数据追踪、模拟分析、模型精度的动态切换等功能,用以辅助施工现场的安装作业工作。
首先,借助BIM技术对镜场布置方案进行了多维度的方案比选,这一过程充分考虑了现场独特的地形特征与光照条件,旨在最大化的提升聚光效率。经过严谨的分析与优化,最终采用双镜场的环形交错分布策略,这一创新设计不仅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地形,还通过镜场交集处的镜面共用,显著提升了整体布局的灵活性和发电效率。
随后,建立定日镜数据库,记录包含编号、坐标、高程、仰角、方位角等信息参数。同时建立两种预制管桩模型、仰角可控制的参数化定日镜模型,采用共享数据集的方式,实现了自定义参数在明细表中批量统计及修改。
紧接着,编写运行程序,其基本逻辑为提取数据库、数据筛选、依据坐标生成模型、方位角控制、仰角控制、参数信息的批量录入。
最终,实现了参数信息的批量录入、查询及使用,既方便了定日镜的现场安装,也可服务于项目后期运行程序的调试。
(三)设计阶段
1。吸热塔
通过对吸热塔塔筒结构自振周期的三维模拟,分析不用振型下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和设计方案可行性。
2.定日镜
光学质量是定日镜的重要性能指标,其参数除了与制作工艺有关以外,同样也与定日镜支撑和自重导致的形变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通过对定日镜三维结构模型的分析,进行不同镜面大小的方案比选,选取较轻型、较合理的支架设计,用以得到更有效的高品质光学质量。
3.熔盐罐
通过热应力模拟计算软件对熔盐罐体的核心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同时,运用CFD软件对熔盐动态进行流体模拟计算,考察运行状态下核心设备的稳定性。
(四)施工阶段
1.基于BIM的图纸审查
在项目管理中,图纸审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项目设计的准确性、施工的可行性以及后续运维的顺畅性。传统方法往往依赖于二维图纸,通过人工比对、讨论和修正来发现问题,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因为沟通不畅或理解差异导致问题遗漏或误解。本项目应用BIM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快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安全高效的顺利开展。
2.吸热塔翻模施工法
由于混凝土吸热塔的结构特殊性,经多轮专家论证,最终采用翻模施工法,该工法具有速度快、质量好、机具简单,提升平稳,工法成熟等特点。首先,通过翻模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受力荷载,确保施工安全。
随后,建立施工数据模型进行三维模拟分析,以3层为一个循环,每层1.5m共4.5m,形成三维技术交底视频,直观的展现技术方案意图。
最终,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翻模施工作业。
3.熔盐罐体液压提升倒装法
目前,国内大型储罐的施工工法主要有水浮正装法、内脚手架正装法施工、罐外壁或内壁挂三角架与罐壁小车行走正装法、液压提升倒装法等。
本项目采用液压提升倒装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对施工单位的装备能力及技术要求非常高,一般企业难以达到,其优势在于减少翻新及修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提升过程的万无一失,BIM小组通过利用三维模型模拟了整个提升倒装过程,分析重难点及风险点,把控罐体安装过程中安全和质量风险。
4.预埋件跟踪定位
吸热塔拥有众多的预埋件,其跟踪定位尤为重要,通过建立预埋件参数化族库,使其尺寸及信息参数与图集保持一致,所有预埋件均可做到信息可查询,流程可追踪,质量可追溯。
三、成果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效益通过以下BIM技术应用点,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综合计算目前提高项目利润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