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火电+熔盐”储能项目的关键环节——13000吨三元熔盐化盐服务完成交付,标志着这一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宿州电厂熔盐储热项目建设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传统火电厂面临调峰与供热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难题,宿州电厂于2022年启动“火电+熔盐”储能项目,采用390℃高温和190℃低温两个熔盐储罐进行储热,储热主要成分为三元熔盐,设计储热容量为1000兆瓦时。
“熔盐储热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具有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大、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宿州电厂相关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其相当于为火电厂加装一个巨型电网“充电宝”——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可高效储存火电机组富余蒸汽热能;待用电高峰时段,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量精准释放,从而化解传统火电厂调峰与供热矛盾。
宿州电厂“火电+熔盐”储能项目的顺利推进,正是该市在发展低碳能源这一未来产业方面的重大突破。
宿州市科学技术局近日出台《以科技创新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依托该市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布局通用智能、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生命健康和先进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该局提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创新培育平台、引育科技创新人才等六项重点任务,明确部署实施12项行动。
宿州市将围绕未来产业推出一批应用场景,对入选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的,每项给予20万元奖励,每年评选不超过10项。同时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对获批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按程序分类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股权支持。支持省内外高校、院所在宿建立研究院,支持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产业化,按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支付额的10%给予补助,单项成果补助金额最高50万元。
预计到2030年,宿州市将初步形成技术水平持续跃升、产业特色更加凸显、规模效应显著增强、资源保障科学有力的未来产业生态体系,为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化新宿州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