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民政府:大力推广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采用光热等多能互补方式替代常规燃煤能源
发布者:lzx | 0评论 | 3609查看 | 2019-08-30 17:26:15    

8月2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政策例行吹风会。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王根小介绍了条例的有关情况,自治区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贾明星,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处长戴军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处长高金辉,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副调研员张美凤出席吹风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请介绍一下《条例》的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


贾明星:


一、《条例》的立法背景。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和一项基本国策,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降低能耗物耗,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与工业、交通节能并称为的三大重点领域。2008年国家出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来,为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具有地域辽阔,点多线长的地理特点,一直缺乏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专门法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存在的职能职责不清、从业单位人员责任不明、刚性约束不强等现象日益突显,各地重视程度不一、资金投入不足、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亟需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行业行为,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条例》的立法过程。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民用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立法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按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安排,2017年将《条例》列为立法调研项目,2018年列为审议项目。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落实立法工作要求,组织成立立法工作组,采取网上调研、查阅资料、参考外省做法、总结工作实践经验等方式,会同自治区司法厅起草了《条例(征求意见稿)》,通过媒体、网站、发函致电等多种方式先后征求了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和各盟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呼伦贝尔、赤峰、乌海召开立法座谈会,赴山东、江苏两省开展立法调研,对《条例》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形成了《条例(草案)》。2018年11月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2018年12月5日、2019年5月28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分别进行了一审、二审,5月31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于2019年9月1日实施。


目前,全国只有江苏、浙江、宁夏、河北和辽宁五个省区出台了绿色建筑的相关条例,可以说我区《条例》的立法工作走进了全国前列。



记者:全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成效和困难是什么,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戴军瑞: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成就


(一)建筑节能水平不断提升。按照国家能效提升路线图计划,我区顺利完成“三步节能”目标,新建建筑达到节能65%标准,居住建筑即将实施“第四步”即节能75%标准,住房的保温性和舒适性大幅度提高。截止目前,全区城镇竣工节能建筑面积约5.71亿平方米,形成每年约1113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


(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惠及千家万户。2008年,我区启动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老百姓亲切的称之为“给建筑穿棉衣”的工程。一些盟市同步实施了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改造后的房屋和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住房冬季室内温度基本提高2-5℃,居住舒适度大为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区累计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9135万平方米,受益家庭130余万个,受益居民420多万人。


(三)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推动、法规保障,促进我区绿色建筑由点到面、由单体向规模化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区在建和竣工绿色建筑共2681项,3448万㎡,其中有70个项目801万平方米取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包括一星、二星、三星,涵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拓展了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新天地


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应用、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全区共有19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市、县、镇,47个国家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技应用项目。自治区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截至2018年底,累计实现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7009万平方米,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669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150兆瓦。


(五)公共建筑节能管理不断加强。实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楼宇能耗在线监测,内蒙古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了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在呼和浩特、包头两市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计划到2020年底完成3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改造任务,节能率提高15%以上。


(六)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系统性提出了我区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区多数盟市出台了本地区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落实方案。持续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标准编制,发挥我区产业及资源优势,我区包头市、满洲里市两市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两家企业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8年全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竣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七)被动式低能耗、清洁能源采暖改造示范启动。在兴安盟突泉县实施了我区第一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建筑面积5万平米。2019年在呼和浩特市开展“被动房”示范项目实践。推进清洁能源采暖改造,采用风电光热多能互补方式替代常规燃煤能源,改造采暖项目面积22万平米,年节煤433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7万吨。


(八)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比重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区共获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厂家4个,产品4项,其中三星级标准3个,二星级1个,绿色建材产品应用面积达50万平米。


二、工作中的难点


(一)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存量巨大。目前,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具备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建筑面积6757万平方米,城镇居民改造需求和意愿仍然十分迫切。


(二)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市场化基础仍然薄弱。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绿色建筑发展基础条件差异,建设单位开发绿色建筑积极性不高,老百姓认知度低,各盟市绿色建筑发展仍不平衡。


(三)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比例不高。绿色建材获评项目不多,建设单位和开发商应用绿色建材积极性不高,绿色建材推广应用面临市场化瓶颈。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做好《条例》的宣贯工作。以《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全区上下认真抓好《条例》宣贯工作,让各有关部门及建设项目相关责任主体全面了解、熟悉、应用法规,使之成为推进工作和引导行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做好新建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实施工作。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加强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节能监管,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确保节能标准执行到位。


(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5万平方米住宅小区、新建城区和绿色生态小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从立项、规划、用地、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及运行管理等各环节加大管理力度,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强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管理。扩大绿色建筑实施范围,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争达到50%。


(四)继续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分级投入和多渠道筹集资金力度,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统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高改造效果,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


(五)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装配式建筑示范,培育龙头企业,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推进装配式建筑全区推广。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探索农村牧区装配式低层住宅发展。


(六)做好新型建材推广应用工作。扩大自治区绿色建材产品数量,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从供给端和应用端双向发力,进一步明确绿色建材生产、设计、使用、验收、评价、应用等各环节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指导盟市做好新型建筑材料(产品)登记管理工作,编制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领域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技术目录》,引导科技进步和质量提升;开展新型墙体材料认证工作。


(七)围绕高质量发展研究科技项目管理和科技创新。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区内行业科技合作,支持高等院校与企业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科技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建立自治区级技术研究中心,提高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各类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为抓手,推动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进步。



记者:如何在项目节能审查上落实《发展条例》?


高金辉:为贯彻落实《发展条例》,加强民用建筑和绿色建筑节能审查,强化源头管控,近日,自治区发改委、工信厅、住建厅联合下发通知(《关于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中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有关规定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19]653号),对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审查范围,要求进行了明确。


自9月1日期,节能审查权限、程序仍按《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暂行)》(内发改规范环资字[2017]1417号)执行,具体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满1000吨标准煤且年电力消费量不满500万千瓦时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不需要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新建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括绿色建筑等级要求,明确工程选用绿色建筑技术及其投资、节能减排效益等内容。项目业主在节能声明表中应明确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需要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项目,属应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范的新建项目,必须达到相关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鼓励引导其他建设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审查权限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煤至3000吨标煤的项目,由旗县节能部门进行审查;3000吨至5000吨标准煤的由盟市节能部门进行审查;5000吨及以上的,由自治区节能部门进行审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加强和改进服务,全力推动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记者:《条例》中提出“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明确绿色建筑等级指标”,请问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


张美凤:


首先回答一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问题,按照轮机构改革要求,将原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职责统一到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行使。《条例》中提到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现在就是各级自然资源部门。


同时,规划体系也正在重新整合优化。根据今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区已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详细规划在内的“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做出的实施性安排,也是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指南,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的相关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指导各地区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统筹考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风道、海绵城市建设等要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编制详细规划时按照城市设计、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将绿色建筑等级指标纳入详细规划。


记者:绿色建筑较普通节能建筑有什么特点?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会不会对房地产价格造成影响,使价格升高?


戴军瑞: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了高质量建筑技术指标体系,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建筑产品的需要。根据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等级由低到高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级,相应的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五方面的综合性能的提升。基本级绿色建筑要在工程管理审图阶段就必须达标的基本要求,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需在竣工进行性能评价。


从老百姓直观感受是,星级绿色建筑是全装修房,同时根据不同星级,建筑的围护结构、隔声、空气质量、水质、垃圾、外窗等性能不同幅度的提升,凸显安全、耐久、便捷、健康、宜居、适老、节约等可感知性,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要求的新目标。


关于绿色建筑是否对房地产市场价格造成影响问题,从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实践看,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有刚需也有预期问题,成因复杂。单单从绿色建筑性能提升对房价的影响看不大。


结合多年数据分析,以严寒地区居住建筑为例,一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在12-30元/㎡,二星级在55-75元/㎡,三星级在120-150元/㎡之间,如果再进行深入的优化设计,建筑增量成本的控制还有一定幅度下降空间。以有关机构统计的2018年呼和浩特市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数据分析,一星级绿色建筑增量占比0.14%-0.36%、二星级绿色建筑增量占比0.67%-0.91%、三星级绿色建筑增量占比1.45%-1.82%,对于住宅这一不动产大宗消费产品而言,增量投入影响并不大。


另外,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绿色建筑减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有关事宜的通知》(内政办字〔2014〕246号)要求,自治区对取得绿色建筑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运行评价标识的项目分别减免50%、70%、100%配套费的奖励性政策,按照呼和浩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60元/㎡计算,一、二、三星级配套费减免分别达到30元、42元和60元,进一步冲抵了房地产增量成本的投入。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