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这一天,也就是明天,中国将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行业,即国外券商、保险及期货这些金融机构,还有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等),都可以到中国开设全资公司了。
同时,如果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想要收购中国同类的金融机构,也没有持股比例限制,100%收购国内金融机构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可以的。
这意味着,中国在4月1日之后将在更大程度上开放金融服务行业,国外金融机构将有更大机会、更大范围地与国内公司竞争。
这个金融市场开放的到来,其实早就有了前期铺垫。
3月27日,两大美资投行大鳄获批控股在华合资券商。高盛宣布,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在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将从33%增至51%,并表示,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当天,摩根士丹利表示,有关交易完成后,摩根士丹利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这样,到目前为止,加上已在去年11月开业的野村东方国际、3月20日最新开业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以及2018年就实现控股的瑞银证券,目前外资控股的在华合资券商已达5家。
在此背景之下,今年4月1日将是中国金融再开放的重要时间。届时,中国将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一系列外资独资的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开放项目都将落地中国。
中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姿态,吸引了外资持续加码布局中国金融市场,这表明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人民币资产的避险作用日益显现。虽然目前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短期负面影响,但是并不能阻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而中国金融市场依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近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景顺瑞和(上海)股权投资管理以及绿光环球(上海)资产管理公司5家机构在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上海举行线上开业仪式。其中,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与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都是上海市第一批金融对外开放项目清单中的重点项目,而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景顺瑞和(上海)股权投资管理以及绿光环球(上海)资产管理公司都是全球顶级的投资管理公司在沪设立的独资公司。
随着金融机构的设立,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外资机构在华大规模招聘的动作十分频繁。例如,高盛近日披露,他们正在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地进行招聘。同时,境外投资者也在持续购入中国资产。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近日表示,2月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140亿美元,1月份为净增持14亿美元。
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已经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关注,先后被纳入多个国际主流指数。2019年4月,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2020年2月28日,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近期,富时罗素公司也表示,将中国列入其追踪资金量最大的富时世界国债指数的观察国家,并将作出中期评估。市场普遍预测届时纳入的概率很大,说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不少“洋私募”也谋求申请转为公募基金。2月间,富达国际(Fidelity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黎诚恩(AnneRids)表示,2017年1月,富达国际获批成为首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的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PFM),目前将积极筹备“私转公”,疫情不会影响富达国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长期商业计划都没有变。最终,希望能在中国发行公募基金,并且我们一直都在积极准备申请牌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金融学家吴晓求认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就是要着力推进市场化,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从中国金融开放的方法来说,主要有三条路径:
一是着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意味着汇率可能会处于一个相对波动的状态。
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目前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占比约在3%-4%之间,这个比例和其他大国相比是很低的。如果中国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占比应该在15%左右,与美国市场上的外国投资者占比相当。伦敦市场和东京市场的比例则要高得多,超过40%。
三是金融机构的开放。从今年开始,外国金融机构和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或设立金融机构已经没有股权限制了。以前有20%和49%两个不同阶段的股权限制,现在已经放开了控股权,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机构进来进行市场竞争。
对于中国各行业来说,此次金融开放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各不相同。
对于新能源如光伏及风电行业来说,要面对国外金融机构所带来的冲击,尤其是上市企业和未来打算上市的企业,需要面对国外金融机构更为现代同时也更具挑战的服务。一些海外金融机构对证券承销业务的业务能力十分强大,这让客户企业也多了一些选择。
海外券商因为在美国更开放的金融市场中锤炼,因而定价、调研等方面能力(尤其是华尔街)可谓是所向披靡。当然,国内投行近几年的崛起(如引入一些华尔街及海外基金人士)也有目共睹。届时就要看企业如何做选择了。
同时,国外评级机构如穆迪、标普、惠誉等,对企业的财务等个角度的审视会更加全面细致,企业的运营状况将更公开与透明。只有展示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及生产运作能力,才能为企业争取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更多的上市公司将面对海外评级机构极为挑剔且毫不留情的眼光及分析。
当然,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也会让地面光伏电站、工商业电站、风电场、以及中国企业所持的海外新能源电站项目更具吸引力。
以往,更多机构可能只是站在海外投资者的角度看中国新能源。而现在,则有机会更多层面、更方便地了解中国新能源,了解企业内部运作细节,深入分析国内A股和H股、未上市的独角兽潜在发展状态。
以电站为例,这种具有更强金融属性的产品包,或会带来新机遇。电站项目以往仅能透过(或大部分透过银行融资)的渠道来实现发展。而未来,这种形态是否会被完全打破?更多的海外低成本资金是否能有望加速进入市场?
而电站交易的活跃度,也将直接引发金融市场关注度的提升。像不少国外的基金产品,非常需要匹配类似电站这种长周期、低收益和稳定性强的大量资产作为投资品种。
就证券行业方面,国内金融对外的进一步开放,对券商和期货公司的影响并不大。国内证券行业的资源一直都是集中于大券商手里,今后他们将直面国外证券商的竞争,这反而会促进整个行业奋发向上,提升服务水平及竞争力。
对保险行业来说,大量的国外保险公司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保险公司在业务设置、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方面将面临全方位的竞争。消费者将得到更多优质、国际化水平的服务,当然,价格在竞争之下也会出现更多变化。
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影响会是新的课题。这些机构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现金流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等,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然后根据综合数据给出评分。市场会根据这些评分来决定是否购买企业发行的债券,以及购买债券的价格。这意味着评级机构可以决定债券的大致定价范围,或者说,这个评级直接决定了企业发行债券时的利息成本。企业需要提供企业的整体业务和账目、提供公司的实际业务和资金情况,这样,中国整个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状况都可能为评级机构所掌握,这可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风险。就细分市场新能源来说,未来所面对评级机构的心态将是复杂的。
在当前金融市场更加走向开放的背景下,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储能产业如何应对新金融环境和国外金融机构的考验,也会成为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