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华: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提高到90%以上
发布者:admin | 来源:中国电力报 杨鲲鹏 王怡 | 0评论 | 4277查看 | 2021-04-16 10:25:21    

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转型发展——访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能源安全总体形势如何?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关系?今年夏天,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供电紧张?如何保障供需偏紧地区的能源安全?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记者:“十四五”我国能源安全总体形势如何?


章建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能源供给和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告别了过去多年能源短缺的局面,能源供需总体保持平衡,安全风险总体可控。2020年,我国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标准煤,原油产量回升至1.95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1925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达到22亿千瓦,西电东送能力达到2.7亿千瓦,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县级行政区全部通上大电网,基本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14亿人口人人享有电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但同时,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部分地区也面临时段性电力、煤炭供需偏紧的挑战,以及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压力,需要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清洁用能需求。


记者: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关系?


章建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能源结构和系统形态将面临巨大变革,短期内需要承受转型与变革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才能实现我国能源本质安全。


从近期看,减污降碳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保障压力。节约优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49.8亿吨标准煤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源效率仍然偏低,节能降耗的空间很大。以更大力度实施节能降耗,不断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减污降碳,不仅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保障压力,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较快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避免透支未来的战略资源、环境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长远看,减污降碳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初步测算,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年初湖南、浙江、江西等部分地区出现用电紧张情况,今年一季度全国统调口径用电量同比增长20%以上,据预测,今年夏天浙江、广东等地电力供需偏紧,是否会出现全国大面积供电紧张的情况?国家能源局将如何保障供需偏紧地区的能源安全?


章建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稳定恢复,能源消费较快增长,电煤气需求明显提高。初步分析,用电量快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工业生产加快,年初两个月,工业用电同比增长25.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1%,制造业用电同比增长26.8%,贡献率达到55.3%。二是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全国最大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前两个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10%,较2019年同期增长11.7%。三是“就地过年”推动春节期间消费市场活跃、用电需求增加,今年春节黄金周,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5%,有力拉动用电较快增长。


针对电力供需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工作部署,我们已经组织有关地方和企业,深入研究完善电力供需平衡预警机制,加强对全国各地今年和未来三年的电力供需形势预测预警,合理安排电源建设,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有关重点地区迎峰度夏、度冬期间电力平稳有序供应。


记者:如何看待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挑战,国家能源局有何应对措施考虑?


章建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重大宣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出力具有间歇性、波动性,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给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安全带来了新挑战。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方向,能源局研究拟订相关政策措施,计划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系统灵活调节电源建设。系统消纳能力是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条件。12亿千瓦以上的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全面实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研发应用,增强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二是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需求侧响应是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要重点加快完善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模式,释放居民、商业和一般工业负荷的用电弹性。同时,面向终端用能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开展电动汽车灵活充电及V2G、大数据中心智能调度等虚拟电厂示范。


三是加快配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为适应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和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发展需求,要推进配电网改造升级,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提高配电网的承载力和灵活性。


四是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要以新的电力技术为有力支撑,要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先进信息通信等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加快柔性直流输配电、新能源主动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和调度运行等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形成与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体系。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