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座座白色风力发电机组迎风旋转,将无限的风能转化成绿色电能送到千家万户——这里便是素有“世界风口”之称、有着“中国新能源之都”称号的玉门。
1997年,玉门市建成全省首座实验风电场,自此拉开了玉门追风逐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风、光、水、火、生物质能等多能并举、互补开发的多元产业体系。
近日,记者来到中节能玉门昌马风电场,放眼望去,排排风力发电机群拔地而起,与蔚蓝色的天空相互辉映,十分壮观。
中节能玉门昌马风电场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地,目前已建成投运风电场3座,装机容量49.8万千瓦。其中,玉门昌马风电场特许权项目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首批启动项目,由中节能港建(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7.3亿元,装机容量20.1万千瓦,安装东汽1500千瓦风电机组134台,于2009年11月建成并网发电。
中节能甘肃区域公司昌马风电场副场长吴德告诉记者,中节能玉门昌马风电场投运至今已累计发电107.2亿千瓦时,累计上缴税金3.2亿元,节约标煤34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99万吨,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玉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界德介绍,玉门是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富集区,全市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土地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规划风电装机17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400万千瓦。目前,全市各类电力装机累计达到553.9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0亿千瓦时,累计建成330千伏升(变)压站8座,110千伏升(变)电站21座。
众多新能源企业的入驻,带动了玉门新能源产业集聚性发展,绿色工业效益明显。
近年来,玉门市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强基扩链,凯盛大明、首航光学高性能镜片、风渡新材料、宝能热镀锌、艾郎风机叶片二期、中车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并量产,形成了以年产36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120万重量箱光热超白玻璃、600套风电叶片、800套风轮、900套风电塔筒、40万吨光伏支架加工、540万平方米光热反射镜的产业规模,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延伸。
走进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炉火熊熊,机械轰鸣,工人在自己岗位上各司其职。
“公司已建成光热和光伏发电用聚光材料一期项目,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光伏面板和背板的玻璃材料。一期二线总投入9.5亿元,计划2023年12月初点火投产,2024年1月初产品下线。这条生产线是我们自主研发,做出了超白玻璃,填补了甘肃省没有光伏玻璃的空白,助力了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霍富说,公司生产的材料用于光伏和光热新能源发电的玻璃材料,生产的光热材料打破了全国无光热玻璃的瓶颈,也为国内光热玻璃材料的市场应用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新能源在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玉门市全力推进“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投资263亿元的陕煤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已于今年7月获批,标志着全国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投资730亿元的浙江巨化化工新材料和投资2.1亿元的玉门油田光伏制氢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预计项目实施后,可就地消纳新能源电力166亿千瓦时,降低能耗507万吨标准煤。此外,积极推进中核新奥70万千瓦“光热+”、能建数科全国首个人工硐室3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能建氢能公司“离网式”风光氢储及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等一批全省、全国实验示范项目。
玉门市发展改革局局长杨召军表示,今后,玉门市将围绕建设“四大基地、两示范区”发展目标,着力书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重点引进风电项目咨询与开发、吊装与安装调试、设备运输,风电场机组设备维护、检修,风电场承包运行,光伏发电项目配套服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有力提升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水平。
如今的玉门是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祥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百万千瓦级调峰电源基地主战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玉门正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