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季来临,太阳能光热联合供热等清洁能源正在发力
发布者:admin | 来源:钛媒体 | 0评论 | 1057查看 | 2023-11-08 16:33:52    

立冬前后,我国多地迎来强降温天气,东北暴雪多次冲上热搜,中国气象局11月4日、6日接连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随着各地加速入冬,采暖季也拉开帷幕,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形势引发关注。


天然气供需预计总体宽松,但仍存阶段性紧缺风险


气温是影响采暖季天然气供需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近期寒潮凶猛,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布的气候预测公报,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在此背景下,预计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总体宽松态势。


此前,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2023-2024年采暖季天然气保供专题会议中也指出,全年及采暖季天然气供需形势总体平稳。中国石油、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中国燃气等相关企业也对保供形势表示乐观。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杨万莉给出了一组具体数据,据其测算,预计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826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5.1%,预计用气量最大月份为2024年1月份,该月的日均需求量或将达到13.2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465亿立方米/日。资源供应层面,国内库存、产量及进口规模均稳定增长,根据月度供需平衡分析结果,预计可供市场量为日均13.43—14.22亿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日均13.26亿立方米的高月需求,富裕量占需求量的1.3%—7.2%。


虽然根据测算结果天然气供应总体宽松,但杨万莉同时提醒称,极端天气、价格波动、海外供应、突发事件等都有可能造成短期供应紧缺风险。


天气仍是易造成阶段性供应紧张的首要因素。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即使冬季整体偏暖,短期气温起伏也可能变大、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可能变多。近日,北方多地受寒潮“侵扰”,降温幅度超乎预期,多个城市提前供暖,例如北京即于11月7日零时开始正式供暖,较法定时间提前了8天,相关讨论中也出现了对提前用掉储气量、易导致后期天然气供应紧张、影响天然气价格稳定性等的担忧。


根据往年经验,价格波动也是影响天然气供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一线城燃企业来说,不稳定的价格将对保供形成较大压力。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3〕682号),意在优化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政策。随后全国多地出台试行政策,推动终端销售价格与上游采购成本联动,稳定天然气价格预期,城燃企业也能藉此机会减轻以往因价格倒挂背上的沉重“包袱”。此外,部分冬季供气容易承压的地区也为应对市场风险提前进行了准备,如以往曾多次在采暖季面临“气荒”的河北省,今年9月起就推动省内各级政府与城燃公司进行谈判,承诺补贴高价气导致的亏损,城燃公司则做出不断供的保证。


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海外供应,中国石化董秘黄文生在此前公司业绩说明会上曾谈及今年四季度天然气供应形势,他指出,受巴以冲突和澳洲天然气罢工引起市场恐慌情绪等影响,国际天然气供应不稳定性加剧,预计价格波动幅度将变大。目前来看,进口管道气方面,虽然中俄东线持续达产利好供应,但中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大概率会出现减量,整体供需仍难言稳定。而LNG现货价格往往会在深冬形成回弹,对我国油气企业采购形成压力。杨万莉提示称,在国内天然气资源进口依赖路径下,如果中亚气减供和LNG现货减少同时发生,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供应缺口,国内供应商应对此提高风险意识。


煤炭生产供应、库存充足,局部地区电力保供承压


冬季到来之际,我国煤炭、电力需求持续增加,相关领域也仍是目前保供重点所在。


据中国能源报此前报道,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冬储保供,能源生产企业持续推进煤炭增产,运输企业聚焦基础保障,着力提升煤炭运力,目前我国煤炭生产端供应较为充足。


此外,受益于燃煤电厂为规避冬季煤价上涨提前布局、进口条件放宽等因素,目前电厂库存、港口库存也均处于相对高位。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石瑛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供应能力在增强,为保障今冬明春电煤的稳定供应打下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今年全球主要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增幅较大,而需求端整体增长缓慢,供需格局相对宽松,也有利于我国煤炭供需和价格的稳定运行。


作为目前我国电力保供、调峰的第一主力,煤炭供应还需关注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应急管理部此前曾发布研判称,11月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新疆北部等地气温偏低、雨水偏多,局地可能发生低温雨雪灾害,阶段性强冷空气过程或将导致相关地区用电负荷增长,会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压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也在此前研判中提示,今年冬季电力供需偏紧的省份可能会有所增加。


采暖季清洁能源改造仍在进行时


在主力能源供应有保障的情况下,采暖季能源低碳转型效果也值得关注。


北方村镇“煤改清洁能源改造”是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也曾面临“取暖难”“取暖贵”甚至“返煤”等问题。近年来,相关改造更加注重人性化、高效率,如山西大同等地采暖季的“煤改电”用电价格持续执行优惠政策,北京部分农村实施优化农宅墙体保温条件等措施,提升终端用户感受,减少改造可能面临的阻碍和可能造成的问题。据北京日报此前报道,自2013年开展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专项行动以来,截至2022年底,北京全市已累计实施了3557个村、约135万户“煤改清洁能源”,90%的村和93%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今年两批“煤改电”工程也均已完工,在采暖季前投用,共涉及5个区88个村近3万户。


此外,在整体的城镇大规模供热方面,多个地区也都设定了发展目标,并进行着供热改造、热电联产、太阳能光热联合供热等尝试。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力争提升至15%以上的目标。并提出鼓励采用浅层地源热泵、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新能源供热技术,支持二氧化碳制冰、氢能热电联供等新技术试点应用。


在电力供应上,发展不断加速的可再生能源也被寄予厚望。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1.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装机量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增1.72亿千瓦,同比增长93%,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也已超过火电。国家能源局在此前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将高度关注冬季清洁用电、清洁取暖情况,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挖掘调峰潜力,激发能源高质量发展活力。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