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加快第一批大基地三峡10万千瓦光热、青豫直流二期外送等项目建设
发布者:xylona | 来源:格尔木市发改委 | 0评论 | 879查看 | 2024-06-12 11:23:54    

6月5日,青海省格尔木市政府发布关于《格尔木市加快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格尔木市积极推进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和特高压外送通道前期工作,加快第一批大基地三峡10万千瓦光热、第三批大基地青海盐湖创融黄河水电察尔汗工业园53万千瓦源网荷储和中石油青海油田风光气氢、青豫直流二期外送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深能离网制氢一体化合成氨、东方电气二氧化碳储能等着力构建清洁能源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提高绿色算力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让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供给保障青海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格尔木市新能源装机797.85万千瓦(其中,光伏673.4万千瓦;风电99.75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储能19.7万千瓦),占全州新能源总装机42.9%,占全省新能源总装机21%。


0612 007.jpg


年初以来,格尔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陈刚书记在格尔木市调研时提出的绿色算力产业发展重大要求,结合格尔木市“光富风好水丰地足”的资源禀赋和冷凉干燥的气候特征,全力推进清洁能源高地建设,积极引进智能绿算产业,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把数字产业作为格尔木市重点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开辟经济社会发展新赛道。


一、基础优势


(一)清洁能源富集。格尔木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条件全省最优的区域,太阳能年日照小时数在3500小时以上,年太阳能总辐射量位居全国第二高值区;年风能可利用小时数3500—5000小时;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74.42立方米,有六大出山河流,年平均流量66.62立方米每秒;土地资源富足,有1.2万平方千米的沙漠、戈壁、荒滩等未开发利用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不仅为绿色算力产业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而且有助于降低绿算产业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气候冷凉干燥。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气温较低,全年平均气温约-3℃左右,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仅约为200毫米左右,气候具有显著的冷凉干燥特征,有利于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的散热和降温,减少对传统制冷设备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三)地理位置优越。格尔木市位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吸引和汇聚数据资源,推动绿色算力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格敦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公路总里程达到3294公里,已开通西宁、西安、北京、郑州、杭州、拉萨、成都、温州8条国内航线;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完工,格库、格敦铁路全线开通,西格铁路提质改造工程开工,是“一带一路”枢纽型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二、工作进展


(一)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建设。我市按照省州要求,积极推进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和特高压外送通道前期工作,加快第一批大基地三峡10万千瓦光热、第三批大基地青海盐湖创融黄河水电察尔汗工业园53万千瓦源网荷储和中石油青海油田风光气氢、青豫直流二期外送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深能离网制氢一体化合成氨、东方电气二氧化碳储能等着力构建清洁能源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提高绿色算力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让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供给保障青海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提升绿电供应能力。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797.85万千瓦(其中,光伏673.4万千瓦;风电99.75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储能19.7万千瓦),占全州新能源总装机42.9%,占全省新能源总装机21%。2024年1-4月全市发电量24.1亿千瓦时,其中,太阳能发电量15.91亿千瓦时,风力发电2.85亿千瓦时,水力发电2.17亿千瓦时,火力发电3.17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占比约77.8%,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约86.8%,为算力设施提供稳定优质绿电供应。


(三)推动智能绿算起步发展。我市充分发挥气候干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并推动百度格尔木“绿电、绿算”综合项目等智能绿算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数字产品制造、数据服务等产业集聚,以此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绿色经济和绿色数字产业示范区。目前,百度格尔木“绿电、绿算”综合项目正在开展3个实际应用场景(包括康养、旅游、12345政府信息平台)建设,3800台AI社区养老终端已配备到位,10台AI文旅讲解四足机器人将在将军楼公园部署,逐步形成4500户AI社区养老终端示范及AI城市服务+政务服务。


(四)加快清洁能源智能绿算融合。我市按照国家整体战略部署和省州发展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牵引,推进大数据产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加大智能电网建设力度,稳定电力供应,建设集AI超算集群、大模型算法训练、数据存储备份于一体的算力基础设施,形成新能源应用端产业布局,推动清洁能源与算力深度融合,构建高效、低碳、智能、集约的绿色算力长廊,更好地把清洁能源的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三、存在困难问题


一是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尽管绿色算力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何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如何降低算力设备的能耗和排放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二是成本问题亟待解决。绿色算力的实现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资源,需进一步降低绿色算力的成本,提高其普及率和应用率。三是科技创新比较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领域高端人才匮乏,由绿电向绿算转化研究不够,高精尖、学科带头人等专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引进省外先进技术和优质科研团队较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才的缺口还将不断扩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将按照省州统筹安排部署,按照“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充分发挥格尔木市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加快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同时推进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算、存、运协同发展的绿色算力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一)坚定不移推动大基地建设,增强绿算发展新动力。我市将全程跟踪服务大基地建设,谋划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在土地、用水、环评、林草地征占、煤炭运输储备等方面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风光水火储”建设全面起势,不断提升能源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把绿色能源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增长极,为算力设施提供稳定优质绿色电力供应。


(二)加力推动绿电绿算融合发展,探索绿电数字转型新路径。绿电与绿算的融合发展,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绿色电力和绿色算力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生产力,正逐步向“融合共生”发展,通过电力带动算力绿色化升级、算力赋能电力数字化转型,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推动能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将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发展,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绿电生产、传输、消费各环节的高效协同,提升绿电在能源体系中的竞争力,积极释放绿色算力品牌价值,结合数字化技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增强电网运行安全、提高电能供应经济性。


(三)统筹人才“引育用留”环节,建立绿算发展新优势。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提升人工智能、绿色算力等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规模,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使其在产业规划、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依托对口援青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浙江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和人才优势,通过双向挂职、交流学习、实地观摩等方式,积极引进绿算科创项目、高端智力资源,提高本地人才培养水平。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