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祁连!光热发电的“挑战与破局”
发布者:xylona | 0评论 | 384查看 | 2024-12-13 15:50:59    

12月12日,央广网刊发题为《下半场如期而至河西走廊上演“光伏+”绿色变革》的文章,综述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开阔,年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辐射强度大。1至11月,河西走廊光伏发电量达260.50亿千瓦时,占全省光伏发电量的83.80%;截至11月底,河西五市光伏装机容量2439.42万千瓦,占全省光伏装机的81.21%。但光伏发电受日照强度、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如何解决发电的不稳定性和弃光问题成为了行业内面临的一大挑战呢?答案就是光热发电。


360截图20241213161348434.jpg

首航高科敦煌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央广网发敦煌首航高科供图)


首航高科敦煌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作为国内首个百兆瓦级光热电站,通过其配置的熔盐储能系统,实现了24小时连续发电,为电网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该光热项目通过其独特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为光伏项目在电力输出稳定性上的不足提供了良好的补充。


据敦煌首航公司总经理刘福国介绍,首航高科敦煌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由CSPPLAZA平台会员单位——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并投资建设,电站于2018年12月实现并网发电。


“光伏发电只能在白天进行,且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波动性强。而光热项目则可以通过配备储能系统,在阳光充足时将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如夜间或光照不足时)释放热量发电,从而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这种储能与调节能力,使得光热项目能够平抑光伏电站的波动性,提高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刘福国介绍,光热发电具有连续、稳定输出的特点,与光伏发电相比,能够在夜晚或阴天等光照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发电,从而有效弥补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


这种光热与光伏的互补模式,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敦煌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了提高光热发电的效率和经济性,首航高科不断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推动了光热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光热项目的性能,也为光伏产业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借鉴和启示。


同时,光热项目的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集热镜、储热材料、换热器等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等。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特殊,运输等成本较高,如何降低光伏产业的成本,成为了另一棘手问题。


360截图20241213161359916.jpg

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一角(央广网记者李红军摄)


6月22日,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发电用聚光材料及深加工项目一期二线在玉门经济开发区点火投产,标志着甘肃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


光伏玻璃对透光率要求极高,是光伏组件主要辅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光伏屋顶、遮阳、太阳能发电系统等众多领域。广阔的市场空间孕育着巨大的需求,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积蓄着升级的动力。


据凯盛大明玻璃制造部总监田文龙介绍,国内光热发电企业所需的光热超白浮法玻璃一直依赖进口,凯盛大明围绕这项“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突破了料方壁垒、设备壁垒、工艺壁垒三大壁垒,反射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0.3%,实现进口替代,确保我国光伏组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并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光热反射镜产品企业。凯盛大明每天可生产玻璃材料12000重箱,600吨,产品供应西北五省及西南、华南地区。


凯盛大明以光伏、光热玻璃为核心,从矿山开采、矿石加工、矿料提纯到新能源玻璃生产,再到新能源玻璃的后端加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薄薄一片玻璃发展成为潜力无限大的“高精尖”大产业,构筑光伏、光热玻璃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光热玻璃全产业链贯通,从而更好地降低了相关企业的运维成本。


来源:央广网(原文有删减)


记者:邸文炯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