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兰州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其主导的敦煌50MW(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已稳定运行,并带动多个“光热+”综合能源工程落地实施。
敦煌50MW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项目作为国家首批光热示范工程,实现了三大技术创新:一是关键设备国产化。兰州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研制熔盐聚光器、高温熔盐集热管及二次反射镜等核心部件;二是系统集成优化。通过聚光集热系统技术路线,完成电站调试与运行参数优化;三是通过观测电站发电量峰值、年耗水量等情况,实现运行效率提升。
项目实施过程中已发表论文13篇,获国际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5件。2023年5月,相关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依托敦煌项目技术积累,在工程建设方面,兰州交通大学研究院光热储能工程中心已完成中核集团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70万千瓦综合能源项目100MW光热储能工程,三峡能源新疆哈密100万千瓦综合能源项目100MW光热发电项目、大唐集团石城子100万千瓦综合能源项目100MW光热发电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敦煌90万千瓦综合能源项目100MW光热发电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在装备制造方面,项目实现熔盐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成套装备产业化,正在建设的多个“光热+”一体化综合能源发电工程中,聚光集热系统成套装备合同额24.8亿元。通过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83846.30万元,累计实现净利润3455.38万元,累计缴纳增值税3748.86万元。
在甘肃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近5年来,兰州交通大学研究院光热储能工程中心已累计建成线性菲涅尔式集热系统达257万平方米,在建集热系统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已申报立项和储备的光热发电工程装机规模达600MW。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应用,兰州交通大学实现了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变革性清洁能源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探索出一种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技术方案。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兰州交通大学将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推动科研工作新高度、促进建设特色科技强省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