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光热大会暨CSPPLAZA年会上,浙江绿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储科技)营销总监刘东毅发表主题演讲,围绕《面向大容量储能的6kV/565℃智能高压熔盐电加热系统》展开深度分享,从行业背景、高温高压熔盐电加热器关键装备的技术原理到应用实践,系统解读熔盐储能如何为新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图:刘东毅
1
储能的背景意义:新型电力系统的“平衡刚需”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储能的支撑。”刘东毅在演讲中直指储能在双碳目标下的核心地位。
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2025年达20%左右、2030年达25%左右、2060年达80%以上,新能源替代空间巨大。
但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电力支撑挑战:预计2050年风电、光伏装机超40亿kW,占比超66%,但其间歇性、随机性导致无储能配套时无法成为可靠电源;
灵活调节不足: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首超14亿千瓦(占比42%),煤电占比仍达43.1%,灵活性电源缺口显著且分布不均;
调频调压短板:风电、光伏缺乏常规电源的转动惯量,易引发电网频率、电压波动。
刘东毅强调,储能可通过“削峰填谷”消纳弃风弃光、平衡供需,同时提供调峰、调频、黑启动等辅助服务,实现“源随荷动、随时启停、稳定可靠”的电网运行需求。而在众多储能技术中,熔盐储能凭借大功率、大容量的特性,成为大规模集中式储能的核心选项之一,可覆盖从MWh到10GWh的储能需求,适配新能源大基地的长时储能场景。
2
熔盐储能技术:成熟高效的“能量蓄水池”
“熔盐储能不是新技术,但却是当前最适配大容量储能的成熟方案之一。”刘东毅在演讲中详细拆解了熔盐储能的技术逻辑与核心优势。
其原理本质是“显热储放”:通过熔盐在低温时吸纳能量、高温时释放能量,实现低成本、高效的能量转化。整套系统主要由熔盐加热系统、熔盐储热系统、蒸汽发生系统三部分构成,应用场景极为灵活——既能吸纳谷电、弃风弃光电能,也能回收工业余热、太阳辐射能;输出端则可提供电能、工业蒸汽、民用供暖甚至夏季供冷,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全场景。
对比其他储能技术,熔盐储能的优势尤为突出,刘东毅用一组数据和特性总结:
建设周期短:不含汽轮机约8-10个月,含汽轮机12-18个月,远快于抽水蓄能等技术;
安全性高:熔盐在化工领域应用多年,通过围堰设计可完全规避泄露风险,全流程无爆炸、燃烧隐患;
经济性优:单位储热静态投资仅200-500元/kWht,熔盐近零耗损,可循环使用;
寿命长久:电站使用寿命达25-30年,且温度调节范围宽(190-620℃),适配不同工业与电力需求;
电网友好:搭配汽轮发电机组可提供无功功率与转动惯量,助力电网电压、频率稳定;
储能容量大:可实现MWh-10GWh大范围、大容量储能;
占地面积小:熔盐储能系统占地面积约5~25亩(根据项目需求设计):500MWh储热量的熔盐储能系统占地面积约15亩,1GWh储热量的熔盐储能系统占地面积约20亩。
3
熔盐储能在大容量储能方面应用:新能源大基地的“调峰利器”
“风光大基地是熔盐储能的核心战场。”刘东毅结合多个落地项目,展示了熔盐储能在大容量储能场景的实战价值。由于风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当二者在电网占比超10%时便会产生冲击,而熔盐储能通过“吸收弃电、平衡出力”,成为风光大基地的“稳定器”。
图:风光大基地配储技术原理图
刘东毅重点分享了多个标杆项目,其技术参数与应用亮点极具代表性:
图:甘肃金塔太阳能“光热+光伏”试点项目
图:国家电投河南公司新疆吐鲁番鄯善县1GW“光伏+光热”一体化示范项目
图: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
图:中广核新能源青海德令哈光储热一体化项目
图:国能青海公司海南青豫直流二期10万千瓦光热项目
图:龙源电力青海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龙源青海格尔木50万千瓦光伏和熔盐储能项目
“这些项目验证了熔盐储能的实战价值。”刘东毅指出,以青海格尔木项目为例,其直接用光伏电驱动熔盐储能系统,既消纳了弃光电力,又为当地提供稳定供暖,打破了“光热必须配套聚光系统”的传统模式,为纯熔盐储能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4
高温高压熔盐电加热器:熔盐储能的“核心心脏”
刘东毅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绿储科技的核心产品——国内首台面向大容量储能的智能化高压无级调节熔盐电加热系统,该产品在材料、设备、控制维度全面超越传统低压加热器。
图:绿储科技智能无级调功熔盐电加热器系列
图:绿储科技熔盐电加热器智能成套设备
对比传统电加热器,绿储科技的高压熔盐电加热器优势显著:
传统电加热器多针对油、水、汽设计,未考虑熔盐的高温分解与低温冻堵等特点,易出现局部超温损坏的问题,导致其寿命较短。而绿储的加热器通过“换热结构优化”“高性能绝缘材料”“频繁启停适配设计”,解决了熔盐加热的核心痛点,其高温高压换热结构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技术获国内领先认证。
此外,该技术还获得多项权威认可: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液体温域高温熔盐储热技术”子课题、入选2024年浙江省工业新产品、跻身《2024中国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斩获中电联2024年度电力创新奖技术创新奖二等奖,技术实力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5
绿储科技:高温储热领域的“硬核玩家”
绿储科技注册资金2.488亿元,定位“专业的高温储热能关键设备、材料及新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熔盐储热发电、供汽的材料与装置研发制造。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
顶尖团队:由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教授、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金建祥领衔,团队成员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IEC国际标准注册专家,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4项,完成国家科研项目十余项。
技术硬实力:截至2025年5月,累计申报专利234项(含发明专利177项、PCT 1项),已授权100项;牵头/参编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2项,承担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专项。
产能保障:年产能2000兆瓦的熔盐储能关键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落户湖州(总投资10亿元,占地92亩),被列为浙江省2024年“千项万亿”重点项目;现有生产场地超8600平米,配套自动化生产与检测设备,2024年全国光热大基地熔盐储能电加热器市占率达75%,产能从400MW提升至2GW,可充分满足大规模项目交付需求。
刘东毅表示,未来绿储科技将持续深耕高温熔盐储能技术,以更优质的设备与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