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0评论 | 4217查看 | 2014-03-25 12:02:00
今后,未经第三方独立检测认证的光伏产品将在市场中寸步难行。
3月15日,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在京召开光伏产品质量政策研讨会,落实两部委于2014年2月8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出台了前所未有的光伏装机规划,14GW电池板将被安装在中国各地,这个数字是2013年的两倍,成为装机容量增速最快的新能源。
然而,在迅速攀升的装机规模下,数百厂家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光伏产品的好坏从外观往往难以分辨,属于典型的“路遥知马力”型产品,加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这项收益本应极为稳定的投资品种并未受到应有的追捧。出于对产品质量的担忧,银行与保险(放心保)公司不愿为电站融资及承保。
鉴此,2013年7月及2014年2月,国务院和国家能源局分别下发文件规范光伏产品质量,两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强制检测认证,那些接入电网并接受补贴的光伏电站,须采用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的光伏产品。
据悉,按照两部委将首次筹建检测认证的最高机构——“光伏产品检测认证技术委员会”,以建立国内、国际互认的通用认证体系。
功率衰减的质量忧患
2013年,国家开发银行到发放贷款的光伏电站实地调研,结果并不乐观。
“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地区采用不同设备的发电小时数差别非常大。”国家开发银行新能源评审处处长谭再兴说,“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金融机构的投资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
几乎就在同一时期,国家认监委的调研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光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以次充好现象。国家认监委认证部处长邱磊称,产品标准不很健全,有些企业不按标准生产,也不曾认证。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做了更为长期和细致的调查,其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光伏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质量、电站设计、施工及运维方面。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对425个电站的测试,发现光伏组件主要存在功率衰减、隐裂和热斑等问题,尤以功率衰减问题突出。”
秦海岩在对11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检测后发现,设备仅仅运行一年,51%的组件衰减在5%-10%之间,其中,30%的组件衰减超过10%,8%的衰减超过20%。
而这一组数据显然低于电站开发商的要求。中广核应急中心负责人说:“目前,我们对光伏组件衰减率的要求为,第一年不超过2%,五年不超过5%,十年不超过10%,二十五年是不超过20%。”
2014年2月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接入电网并接受补贴的光伏电站,须采用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的光伏产品。”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认为,光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主要是产业发展时间短及价格导向。
“一开始建光伏电站时,标准规范不健全,企业主要借鉴其他行业的建设标准。”梁志鹏分析,“此外,国内企业在选择产品时更多关注价格,对产品质量缺乏客观标准。或者明知道价格低的产品质量不高,但还是追求价格。”
质量疑虑资金难入
国家能源局规划,2014年中国将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4GW,其中8GW用于分布式光伏,按照每千瓦光伏投资9000元计算,总共需要投资1260亿元,但由于产品质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很多投资者举棋不定。
还有不到一周,中国首个众筹模式光伏电站的集资期限就将结束,但遭到冷遇,业主方联合光伏副总裁邹育德说:“众筹模式在政策和效果方面都不十分明确,未来的前景仍不明朗。”
记者从该众筹投资人微信圈中发现,投资者对光伏电站的最大疑虑是产品质量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换句话说,光伏电站能不能发出那么多的电。
中广核应急中心负责人说:“投资是不是成功,最关注的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的利用小时数在我们的设计全寿命周期里能不能达到设计水平。”
在秦海岩看来,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质量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融资困难,他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借不到钱是最大的问题,金融机构对产品质量、还款能力、项目的收益水平都很关心。光伏产品质量不稳定,金融机构肯定不能放心开展融资工作。”
事实上,风电产业曾走过类似的弯路。国家开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质量差异,中美风力发电机的表现迥异。
“在风电领域,我国风电利用小时数最高的是福建,2666小时,美国风电平均是2700,我国最高的和美国的平均小时数接近,美国最高的发电小时数高我国将近700小时。”谭再兴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个是我国风机的可靠性质量问题,第二个是电网的限电问题。风机质量我国同美国差别很大。”
民生银行存在同样的疑虑,其能源金融事业部经理王广举说:“我们更多考虑投资的回收是否安全,这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出于对光伏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不敢吃下光伏保险这块蛋糕。
“组件商苦恼的是国内光伏市场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很少,”英大泰和财产保险公司处长米岳说,“但保险公司对光伏电站是又爱又恨,对光伏产业看不透。”
目前,保险公司对光伏产品的承保期限大多为1年,这与光伏电站25年的运行期相去甚远,由于缺乏长期数据以及光伏电站运行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保险公司举棋不定。
“我们知道行业亟需25年的保险产品,但很多光伏电站运行两三年后就出现了问题。”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苏力军说。
两部委将组建最高检测认证机构
事实上,如能保证光伏产品的稳定质量,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极为稳定。
以典型的光伏电站分析,目前的理论收益率接近并超过10%,光伏电站只要电价确定、资金成本确定,未来收益就是稳定的。英国能源部长曾劝说英国民众:“买养老保险不如投资光伏电站。”
进入2014年,在中央财政明确每度电补贴0.42元的基础上,全国各地纷纷下发光伏电站补贴政策,据测算,个别地区的光伏电站收益率可高达20%。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质量保证是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的最后一道障碍。
为此,3月15日,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及上百位光伏业内人士召开光伏产品质量政策研讨会,力图通过加强检测认证保证光伏质量,并透露出两部委即将采取的实质行动。
上述能源局官员说:“今后,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投资方所采用的产品都应是通过检测认证的。”
梁志鹏提出,光伏产品应建立的“溯源”的质量认证体系。“目前光伏产品的质量检测还不像奶粉一样,国家质检部门有那样的能力,今后,应把所有上游产品的信息都提供给终端用户。”
此外,研讨会透出的另一信息是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将组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的最高机构——光伏产品检测认证技术委员会。
据悉,该委员会将对行业最关心的光伏产品衰减开展“加速衰减测试”,以满足银行及保险公司的贷款、承保需求,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负责实施,“这将填补中国及世界光伏检测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