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能源网络助中国实现跨区域输电
来源:Grenatec | 0评论 | 3220查看 | 2014-07-18 19:19:11    
  如果中国的能源市场改革得当,远距离输电技术以及透明的能源市场价格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经济、能源、政治领域的融合。这一次不是中国单方面去适应与学习世界,而是引领与改变世界。

  2014年2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了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其首要措施将是实施跨区送电。这是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表态将用跨区送电治理雾霾,之前饱受争议的中国特高压建设很可能提速,中国国家能源局2014年工作会议的内容也印证了这一猜测:建设12条电力外输通道,其中包括特高压项目。

  中国正遭受越发恶化的工业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恶化的城市卫生状况以及不断增长的来自社会的不满情绪。雾霾被很多中国媒体评为2013年的年度词汇。雾霾在新浪微博、微信等中国社交网络上也成为持续活跃的话题,人们热衷于讨论雾霾的严重程度,分享着各地严重污染的照片,这一现象体现了民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和无奈。

  然而,糟糕的现状和社会各界的反映也促使中国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十分高兴看到特高压输电在李克强总理治理雾霾的新措施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这符合能源和工业界的普遍期待,也符合民众的利益。现在,中国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建设特高压输电。

  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推进跨区送电的决定将可能成为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重要影响将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还体现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居民健康、经济发展、甚至解决国际冲突等领域。可以肯定的是,从长期来看,这一新技术将让世界变得更好。

  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

  跨区输电为地理上相隔遥远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之间架起了通道。以中国最大的工程奇迹——三峡为例,其发挥的正面作用包括水利、航运、能源供应、碳减排等多方面。对能源领域的未来而言,三峡工程及其电力外送展现了(特)高压输电在远距离配送电力方面的巨大潜力。

  煤炭的大量使用被认为是中国环境问题的最大元凶。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了68%,其中约一半用于发电,煤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约为80%。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每年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均接近全球的50%。

  过去由于远距离输电能力有限,电力供应采取了就地平衡的发展策略。于是,煤炭被源源不断地从中国西部地区通过铁路、海运等方式被运往东部,最近几年中国也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了大量煤炭,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Grenatec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亚洲将可能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天然气管道网络以及光纤电缆实现互联,从而形成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的泛亚洲能源网络。


  因此,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所需的大量电力大部分在本地区通过煤炭发电而来。加上其他工业领域的用能,包括日益庞大的汽车消费群,导致该地区的雾霾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煤炭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电荒近年也经常见诸报道。

  特高压输电的出现提供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可能,一是充分利用中西部的环境容量,缓解东部地区的雾霾;二是增加能源从西部向东部输送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特高压输电在远距离配置能源方面的效率显然更高。

  然而,特高压输电最重要的作用更体现在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方面。中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发展特高压可以促进这些清洁能源的开发,并把它们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有助于应对东部地区的严重雾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和风电装机国,太阳能发电也处于快速增长中,可以相信这种趋势将得以持续。清洁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未来,离不开特高压输电的建设。

  此外,特高压所构建的物理能源配送平台,如果配合着适当的能源机制改革,将形成更为高效的能源市场,通过价格来权衡能源的距离、碳含量、以及成本,从而决定哪些能源资源将被输送至消费者。价格也将为新发电容量的投资提供市场信号。

  改善环境和经济增长的、高效良性循环将有望一起实现,每个人都将从中获益。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很多跨区跨国输电的例子。例如,欧盟的电力市场尽管没有运行特高压,也没有形成欧洲范围内的统一市场。但是已经逐渐形成的七大区域性电力市场中,跨国电力交易不断增长,交易量从1996年近2200亿千瓦时增加至2011年的4119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也随之增强,其终端电能消费量中的占比也从2000年的13.6%上升到2011年的20.4%。可以预期,如果通过(特)高压电网建设,实现全欧盟范围内的统一市场,将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欧盟也为此提出了诸多宏大的目标,如欧洲超级电网,但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统一化进程并不理想。

  引领与改变世界的契机

  特高压能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中国寻求清洁能源的目光也不应仅停留在国内。

  如果中国的能源市场改革得当,远距离输电技术以及透明的能源市场价格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经济、能源、政治领域的融合。这与1978年邓小平所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一脉相承。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中国单方面去适应与学习世界,而是引领与改变世界。正如中国已经开始向各国出口的高铁技术。

  Grenatec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亚洲将可能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天然气管道网络以及光纤电缆实现互联,从而形成一个从东京开始、历经首尔、北京、东南亚、并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的泛亚洲范围内的能源网络。

  如果该网络得以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位于这一巨大的、跨地区能源市场的中心。市场内将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配有碳捕获装置的煤电,以及安全的核电等各类清洁的能源在各国间交易。

  这一市场的覆盖范围内将有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各国、东帝汶、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其GDP总量大约是全球的1/3,人口总数则接近20亿。人类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的地区性市场。如果将中国与中亚各国、俄罗斯以及缅甸等国的天然气和石油管道也计算在内,这个市场将变得更大。

  前面说到三峡工程通过发展大容量高压输电,正在改变中国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的方式。现在,中国正在将这一技术带到国际市场(当然,还包括ABB、西门子等竞争对手)。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越南之间已经实现了电力跨国交易,这是中国第一次进入东南亚国家的电力市场。同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最近收购了南澳大利亚州的配电商Electranet,后者所在的南澳大利亚州面积广阔、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以及传统与非传统的天然气资源。

  此外,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运营与升级菲律宾国家电网。将这些事件放到一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两大电网公司正在深化中国与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能源市场的联系。

  尤其是当我们把东盟的跨东盟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也考虑进来以后,(这两个网络的建设是东盟10国为了增加各国之间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从而形成一个更大范围、更高效的能源市场)可以发现泛亚洲能源网络的雏形已经出现。

  泛亚洲能源网络还为令人不安的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邻国在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争端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在该地区有数个有争议的水域,完全有可能建立联合开发区,实现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联合开发。这也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所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理念相吻合。

  今天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保证充足且可承受的能源供应、减少污染、平息领土争端与军事对峙、缓解毁灭性的气候变化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建设跨国的能源传输网络,发展更为一体化的能源市场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

  中国与亚洲正处于从依赖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转型为依赖清洁能源的重要变革中。这一过程将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高效的能源网络互联是这一过程的基础性环节,特高压输电则将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中国已经是特高压商业化运营领域的先锋,且领先其它国家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