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平:发挥能源建设全产业链优势 服务清洁能源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报 | 0评论 | 4023查看 | 2016-04-07 10:33:00    
──访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

  以“中国清洁能源‘十二五’总结与‘十三五’展望”为主题的2016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自3月29日开幕以来,吸引了各界的目光。

  作为峰会的参会代表、博览会的参展商,中国能建在这次云集国内外300余家企业的大舞台上,全面展示了其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领域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和业绩,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本报记者就清洁能源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清洁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在这一波清洁能源发展大潮中,中国能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有哪些作为?

  汪建平:我国能源转型发展进入攻坚期,核电、新能源及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成为重要支点。中国能建凭借强大的全产业链优势和综合建设能力,加快由传统电力建设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建设拓展,积极参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承担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走出符合企业特点的转型升级新路径。

  “十二五”期间,中国能建在风电场规划、风力发电机组和基础设计、风机安装、海上升压站系统集成、海上风电集群组网、海上风电防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攻克了海上集成变电站和中压风电变流器多项技术难关,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承建浙江海盐风电项目开创了投资+协同总承包的先河。

  中国能建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等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整体技术,建设了多个复杂山地光伏、屋顶光伏、农光互补、风光同场、渔光互补、尾矿库及灰场光伏等电站工程,成为“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首批缔约方,牵头在编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从我国首个塔式光热电站——八达岭1兆瓦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开始进入太阳能光热电站建设领域,相继开展了青海德令哈一期10兆瓦、二期50兆瓦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示范等项目的技术攻关,掌握了塔式水工质、塔式熔盐、槽式导热油、槽式熔盐、线性菲涅尔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中国能建还较早开展了生物质发电技术研究,已完成多个生物质电厂的工程设计及总承包。

  记者:目前,全国在建核电规模居世界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核电“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能建在核电建设领域有哪些技术优势和市场业绩?

  汪建平:中国能建拥有集电力和能源规划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承包、装备制造、投资运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也是我国核电站常规岛设计和建设的领军者,并已进入核岛设计和建设领域,为国内40多个常规岛或核岛提供从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到装备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完成了国内90%以上的核电常规岛设计工作、60%的核电常规岛的安装工作、30%的常规岛的土建工作,囊括CPR1000、EPR1750、AP1000、CAP1000、CAP1400、第四代试验快堆等技术路线。

  中国能建领先我国核电常规岛设计领域。下属华东院、广东院、东北院参与制定了多项常规岛勘测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国能建是我国核电常规岛施工的主力和核岛施工的参与者,下属浙江火电是国内第一家参与核电建设的火电施工企业,下属广东火电参建核电站大件吊装机组超过国内市场的50%,完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穹顶吊装已达20个。

  中国能建2013年进入核岛施工领域,是该领域仅有的两家建筑集团之一。同时,中国能建在核电辅助产品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研制的三代核电核级电动装置、大口径核电二次滤网等走在国际前沿,研发的封闭母线强迫风冷装置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受益于国家能源政策,我国核电装机量将迎来较快增长,预计2014至2020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19.5%。

  “十三五”期间,中国能建将继续深化第三代核电常规岛设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能;开展高温气冷堆、快堆等第四代核电技术常规岛部分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力求在原型开发阶段实现反应堆与常规岛系统的深度融合;开展重水堆核电站技术、核电小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能建在巩固国内核电市场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海外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电市场开发。在相关兄弟央企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能建下属中电工程华东院设计、江苏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K3项目2号、3号机组常规岛建设稳步推进,该项目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是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在海外的首堆工程。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中国能建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方面是如何行动的?下一步还将有何作为?

  汪建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基本完成燃煤电厂以脱硫脱硝为主的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根据《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节能减排、近零排放是升级改造任务的主流。中国能建将在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过程中担负重要任务。

  中国能建在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清洁煤发电、空冷机组等勘察设计前沿技术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开展了“12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究”、“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技术研究”、“高效褐煤发电工程技术研究”、“燃煤机组实现燃机化排放技术研究”,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国际合作项目“面向中美先进煤炭技术合作的新一代煤转化与发电技术”、“中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联合研究”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

  记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产业,目前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中国能建在这一领域有何种部署和行动?

  汪建平:近年来,中国能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步伐不断加快,节能环保、污染治理等新兴业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属葛洲坝集团以环保产业高端切入,成功抢滩治水、治土、固废、再生资源、轮胎处理等领域;成功并购凯丹水务,获得海口南渡江引水项目的建设运营权,水务投资取得重大进展;并购大连环嘉,进军再生资源领域;将土壤固化技术成功运用于滇池治理,受到国家环保部高度肯定;建成老河口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线,成为低碳循环经济可复制的样板,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后,中国能建将围绕污水处理、污土处理、固废处理、轮胎再生、垃圾处理、矿渣处理等节能环保业务,构建集投融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环保企业,抢占环保业务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制高点,实现环保业务的健康快速扩张。

  记者: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中国能建目前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部署和实践?

  汪建平:中国能建致力于技术领先,以技术优势占领市场,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以工程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级和37个省级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研发体系。下属5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能建积极推进下属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电动汽车充换电、新能源等领域开展研究。2015年,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超600℃的1200MW等级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究”“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优化与集成”“塔式光热双循环发电技术研究”等一批重大项目研究工作,“AP系列三代核电站用核级电动装置”、“核电CAP1400强迫风冷离相封闭母线”等一批装备制造技术取得突破,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践,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