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 0评论 | 4135查看 | 2017-04-10 09:22:04
2017年随着我国低碳、绿色能源战略的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的落实,相关政策的推动,储能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今年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储能的爆发之年,但是储能如何健康、快速的向前推进,是多数人都关心的问题。
在中国,储能的成本问题、安全问题困扰着很多企业的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储能项目基本上都是集中在电力系统,作为电网公司进行新的储能技术应用前期的一些研究和部署,真正的市场化还没开始。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又应该如何开始呢?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在储能方面有着发言权的德国和英国的发展。
德国储能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家用储能。在金融危机前全球光伏产能激增,与金融危机后光伏市场需求量降低的双重推动下,德国从2009年开始,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价格直线下降。考虑到光照时间和家庭用电时间错开,德国居民的家庭发电量仅占用电量的30%,其余用电需从电网购买。但由于德国采取了包括提前废止核电在内的一系列能源转型举措,德国电价持续上涨。与此同时,德国的并网补贴自2009年后也大幅减少。这使得居民一方面要面对持续增长的购电电费,一方面要面对持续走低的自发电并网补贴。并网电价补贴逐步淡出的德国,开始将补贴政策转向对电池储能系统的补贴。储能电池的应用使得家庭光伏发电与电池储能系统将达到“电池平价”,即:光伏发电费用加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价与居民购电价格持平,种种的措施使得储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德国国内与太阳能发电系统搭配设置并已开始运转的储能系统数量已达到了5.2万组的规模,预计在未来将会达到10万组的规模。
有关专家表示,其他欧洲国家的发展也与德国很类似,英国调频项目去年是200MW,今年也许会更大。
“欧洲储能市场应该说是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了,起来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有补贴政策;第二方面,有部分以前的光伏FIT发电家用补贴政策已经退出了,如果再从电网上买电,本身有电价倒挂的差价,但是如果加上储能就有盈利模式,我想这是两个根本的动因。相比之下,中国目前没有调频电价,储能补贴政策户用的我觉得至少四五年以后才有可能起来。所以说,中国户用储能与国外的差距,一个是没有政策,一个是没有市场运营机制”阳光三星储能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貌在近日召开的2017国际储能峰会暨中国国际储能技术与应用展览会上说道。
德国莱茵TÜV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卫春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于促进储能技术水平发展手段是不一样的。简单的来讲,中国更明显一点,就是政策驱动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更明显。国外的发展,比如说德国、日本、韩国,驱动更市场化。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执行秘书长蔡茂林表示,实际目前从储能市场来看,给大规模储能买单的主要还是靠政府,或者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的,相反是一些规模偏小的电池,像光储一体化的电池,蔡茂林认为储能的发展价格还需要进一步下降,这样才能促进这个市场完全市场化的发展。蔡茂林还说当新能源的比重超过20%的时候,储能就必须变为电力的基础设施。
那么对于中国储能市场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呢?这里北极星储能网根据专家发言整理出了三条建议:
一、行业需求应该从电力需求开始
2016年3月3日,国家能源局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在官网挂出了一份《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整个指导意见中提及,各发电企业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同时各省的具体标准也已经出台,我们2016年新能源光伏加风电只有4%,所以潜力很大,市场是很大的。国外跟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他是更市场化的需求。他应该是从户用、商用然后到电力系统整个市场的带动和体量的带动。到了国内市场则不然,应该从电力需求开始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由电力系统到商用最后到户用,这样,整合行业才能在平稳发展中求发展。
二、政策推动的目的是替代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效益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政策的推动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就像吴家貌老师在会上说的:补贴政策关键是在补贴储能行业,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是在补贴一个行业,是替代基础设施投资,替代其他的社会效益,不是需要国家再拿出一部分钱去补贴一个新行业,是补贴电网的基础设施。我们电网的有效运行是百分之二十几,德国是百分之五十几。这是创造效益,而不是补贴行业。
三、信心、专注、标准是储能发展的必备要素
行业也好,政府机构也好,包括资本,对于储能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成本,一个是安全。第一个问题,成本。虽然现在大力推行储能是有困难的,但是大家应该有信心。我们回头看光伏的发展,2008年光伏产业供应链80%是出剖的,在中国的应用几乎是没有的,价格是现在的十倍以上,但是通过我们行业的共同努力。第一,中国光伏市场变成全球最大的市场。第二,中国的光伏技术是No.1的,在未来光伏会占巨大的比重,储能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真正参与这个行业也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未来整个过程当中储能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李卫春认为我们在大力发展储能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有信心;第二,要有专注;第三,在生产准入前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标准和技术的把控,大家要去遵守,要保障安全性的问题。在技术上还要思考一点,就是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整个行业技术的发展。
虽然目前储能行业还处在大爆发的前夕,但储能的春天实际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