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华:电价未明之际 我们选择了开工
发布者:本网记者Jason | 来源:CSPPLAZA光热发电网 | 0评论 | 6501查看 | 2015-12-30 16:31:00    
CSPPLAZA光热发电网报道:“12月初,我们下定了决心,不再坐等示范项目名单和电价,抓紧时间开建,以确保电站能够在2017年底前建成投运。”12月26日,在青海博昱德令哈50MW槽式光热发电项目开工奠基期间,成都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昱新能)董事长张生华在接受CSPPLAZA记者专访时表示。

109个申报项目,究竟哪些是真正有决心、有信心去推进实施的?哪些是抱着投机心态去做的?张生华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答案。“如果没有示范项目,如果没有示范电价,我们这个项目难道就不做了吗?我们照样要做。”在纠结之时,张生华如是自问自答,这也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开建该项目。


事实上,光热发电作为一项技术和资本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即便电价落地,投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持投机心态的人可能玩得转光伏,但几乎没有可能玩得转光热。想要做好一个光热电站,除了需要资金和技术,更需要的是一种对光热发电的热衷与专注。


图:博昱新能董事长张生华


60岁退休再创业

今年已68岁的张生华,可能是光热发电产业最高龄的企业家,一位本应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带领博昱新能,四年来全力树立民营光热企业的新标杆。

张生华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出身的他具有多年航空研发经验。2008年,张生华在退休后创办了他的第一个公司,主营风电电控系统;2011年,着眼于更具潜力和成长空间的光热市场,张生华二次再创业——创办了今天的博昱新能。

2011年,中国的光热发电产业还处于萌芽期,对于复杂的光热发电系统,选择哪一个方向作为切入点进入这一市场是每个新进入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其在结构设计方面的专长,以及在控制系统方面的多年积淀,博昱新能选择了以力学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为主的槽式集热器支架作为重点开发方向。

“2012年,我们建设了一个10kW的槽式实验系统,在这个小的实验系统克服诸多困难终于发电后,我们深刻意识到光热发电系统的复杂性。” 张生华回忆道,“我们做不了全部,必须找我们擅长的方向切入。”

创新槽式支架设计 

2012年,在确立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定位后,博昱新能就开始加速槽式集热器支架的研发和应用,至今,其在支架方面的研发已历经四代产品更迭,积累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超过50项。最新的第四代支架采用了尽可能多的铰接代替焊接的创新型设计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槽式集热器支架,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具有精度高、成本低、适合规模化量产、现场可免工装安装等特点。

张生华表示,“槽式集热器实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光学仪器。对于一个标准的12米长槽式集热器,采用我们的这种支架设计,聚光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走向光热项目开发 

2014年,青海青洽会期间,博昱新能走出四川,在青海德令哈布下一子,成立青海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青海博昱),主营光热发电槽式集热器的装备制造。

但落地后,张生华发现光热发电项目开发的进度整体低于预期,无市场可做。一方面,考虑到要尽快通过商业化电站验证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考虑到不能坐等市场。青海博昱在德令哈落下重子,规划建设一个50MW级商业化光热电站,这标志着博昱新能开始从单纯的供应商向项目开发和光场EPC商转型。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青海博昱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的前期手续进展迅速,从2014年12月底取得青海省发改委备案起,至今年10月份,其完成了包括环境评估、电网接入、土地征用等一系列前置审批,已然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而为积累槽式集热场的系统集成经验,奠定商业化电站光场EPC的基础,青海博昱于2015年5月到11月在其德令哈厂区内陆续建成了包含四个150米槽式集热器阵列的一个600米完整示范回路,并成功投入实验运行。至12月26日,在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青海博昱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我们原计划就是在今年的10月份开工的,但9月30日国家能源局关于示范项目的通知下发,我们就忙着申报,把开工的事就放下来了。申报完后,我们也很纠结,到底是等示范项目名单下来后看看有没有我们的项目,还是继续按原计划往前走?后来我们反复想,如果没有示范项目这件事,没有电价要出台的希望,我们还做不做?最终我们下定决心,不管能不能入选首批示范,不管能不能拿到电价支持,我们既然走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张生华进一步表示,“我们2011年开始做光热,那个时候有什么?没有政策、没有电价,没有市场,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都投入到这个行业。现在有希望了,可能给电价了,可能给政策了,这个时候你又不敢继续投入了?非要等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再投?那我们坐着干等吗?这样一来时间就都浪费了。”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勇气,也在于张生华对光热发电产业未来前景的看好。张生华相信,“政策出台后,对那些实实在在建设光热电站的,政府不但不会打击你,相反会更加支持你的。一个50MW电站的建设期需要两年,到你建成,政策肯定早就有了。只要你这个项目做得好,我想肯定能获得支持。”

当然,对未明确电价即开建所存在的风险,张生华也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分析,等还是不等同样存在风险,等就意味着公司要停止向前,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万一没有进入示范电站名单,我们又怎么办?如果继续等待,就难以保障2017年底建成投运。而如果我们现在开工,在建设期间等待电价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也是一种选择。风险并不能全部规避,后一种选择的风险是随着时间逐渐减少的。风险与机遇并存,现在开工建设,不仅可以抢出半年的建设周期,使我们的技术尽快完善,还会让企业占得先机,获得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创业者,不仅要有抓住机遇的勇气和决心,还要有成就事业的担当和毅力。虽然当前在融资等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相信这个通过我们的多方努力,是可以解决的。”

张生华的解决方案是,把这个项目做成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主动吸纳一些志同道合的、热衷于光热产业的企业一起来做。“我们选择战略合作方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战略发展眼光,对光热发电是要做长期战略投资,而非投机取利的;第二,都需要在该项目中投资并持有一定股份,组建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些战略合作方将成为该项目的联合业主方,完成资本金的筹集,并深度参与项目的建设,其余的资金则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借贷方式解决。”

而对于示范项目的核定,张生华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如何确定示范项目?最好的方案是把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引入,不要让政府决定谁是示范电站,项目投资是企业行为,企业自担风险,企业有能力就让他上,干砸了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只需要严把电站验收关,拿出一定量的补贴资金即可。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比如,由政府来确定一个指标,如2016年必须动工,2017年必须发电,谁能做到就给谁电价,而现在的方案是,还没“起跑”就先把胜利者给确定了,这是不公平的。应该制定一个规则,比如,2017年底并网是什么电价?2018年底并网又是什么电价?在此框架下,再设定一个电站验收标准,企业就会抓紧时间来干。

中国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至今,即将迎来爆发,若干年后,我们会回想,到底是哪些力量在引领这个产业从寒冬走向暖春?那些踌躇不前,坐等政策、以单纯的投机盈利为目的的力量绝非这个行业的引导性力量,这些力量正源自那些执著于光热发电,不计眼前得失、勇于突破的人和企业。而这些人、这些企业的名字也终将被这个行业所铭记。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