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518查看 | 2017-09-06 09:59:00
中国散煤治理路径:
◆清洁高效利用:主要抓好源头控制,使用经过洗选加工的洁净型煤;另一方面,通过对燃烧方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使之达到相关排放要求。
◆清洁能源替代:通过天然气、电力以及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地热等)的利用替代散烧煤。
◆减量:工业领域,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小散乱污关停并转实现散煤减量;在民用采暖方面,可通过建筑保温、节能等措施实现散煤减量。
“通过采取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以及减量等措施,2017年我国散煤消费可减少7000万吨,2020年可减少2亿吨以上。”在8月31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等多部门组成的散煤治理调研专家组发布的《2017中国散煤治理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对我国散煤治理的目标做出了上述判断。
全国散煤消费量约为7.5亿吨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可估算的散煤消费量约为6.9亿吨,其中三产用煤和工业小锅炉、小窑炉的散煤消费量为不完全统计,所以2015年我国的散煤消费量约为7.5亿吨。其中,工业小窑炉、民用散煤和工业小锅炉三分天下:民用生活燃煤约2.34亿吨,小锅炉燃煤约2.2亿吨,工业小窑炉燃煤约2.36亿吨,其它未完全统计的散煤约0.6亿吨。
《报告》认为,工业小窑炉散煤治理应重点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在对工业小窑炉燃煤贡献较大的行业中,建筑卫生陶瓷的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家左右,陶瓷砖产能30亿立方米,卫生洁具1000万件;而砖瓦行业的落后产能涉及企业约4.5万家,占行业总量的92%;石灰行业则是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多采用小土窑、劣质煤、作坊式露天生产,落后产能约为5000万吨。
而在民用散煤治理方面,《报告》建议重点抓好北方农村采暖清洁高效利用和替代。民用生活散煤的核心区域为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城中村和城郊村,占散煤总量的31.2%。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雷宇指出,民用采暖清洁化是减轻散煤污染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京津冀散煤燃烧对PM2.5的年均浓度贡献率约为7.2-9.2μg/m3,京津冀地区散煤消费总量超过4000万吨,90%以上的散煤用于城市和农村生活采暖。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在用工业锅炉为57.16万台,其中燃煤工业锅炉为46万台,而其中小于35蒸吨的中小燃煤锅炉占在用燃煤工业锅炉总数的91.7%,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占比46%。其中,农业生产领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普遍使用1蒸吨左右的燃煤小锅炉。所以,《报告》建议应重点抓好10蒸吨以下的小锅炉淘汰和尽快实施市场禁售等工作。
多重挑战
为治理散煤污染,部分地区选择的措施是推广洁净型煤。目前,民用洁净型煤的生产主要集中于河北,消费主要集中于河北和山东。
据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清洁型煤与散煤治理分会常务副会长阮立军介绍,由于民用洁净型煤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因此生产企业普遍面临夏季设备闲置、产品堆积,冬季供应能力不足、资金周转周期长的问题。同时,还面临企业生产成本高、依赖政府补贴、市场推广难等问题。此外,劣质煤冲击市场,“补贴后换煤返煤”现象在多地出现。
同时,与洁净煤搭配使用的节能环保炉具的日子也不好过。数据显示,全国采暖炉具市场容量约为1.86亿台,但其中的节能环保炉具用户使用率仅为23%。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彦波表示,在节能环保炉具的推广中,过去的政府招标存在低价中标、地方保护主义、重数量轻质量、标书指标设计不科学等问题。而近年来,原本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炉具行业受政策影响越来越大,在“禁煤区”不断扩大的趋势下,行业面临战略调整。
据了解,以清洁能源替代散煤是散煤治理的长期目标。但是从煤改气工程的进程看,根据环保部近期督查的结果,河南和河北的多个城市工程完成率低,甚至有些地区工程仍处于前期阶段,尚未落地实施。
上述煤改气的困境反映了清洁能源替代的“难言之隐”。记者了解到,清洁能源替代普遍存在供需的季节性矛盾,如只在冬季供暖使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成本高、过度依赖补贴,一些地方存在财政压力,补贴政策的时效和散煤治理的可持续性备受关注;此外,气代散煤推广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管网投入大、利用率低等难题,气源稳定供应和气价高是主要瓶颈;而可再生能源供热则面临着供热垄断难题,沼气利用的原料来源与收储比较困难,其它生物质利用方面存在资源总量不确定、技术相对落后、商业模式单一、资源竞争严重、供应能力与产业规模不匹配等问题。
治理散煤体现社会公平
“散煤替代不是只盯着散烧煤替代,而是要着眼于农村革命、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在会上表示。
对于散煤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表示,与城市地区的能源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农村地区近年来的能源发展速度过于缓慢,在很多地区,散煤的使用方式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并没有太大改变。而农民的收入相比当时已经翻了几番,农村能源质量的提升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同步。“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的重视不够。以电网为例,城市地区已多次增容改造,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仍停留在上世纪水平。当前的散煤治理是实现农村能源革命的契机,国家要在政策和技术等方面对农村地区有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认为,我国农民的收入呈现梯级分布,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一样,生活理念也不同,所以,在散煤治理的问题上,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做好层次设计,充分考虑百姓的经济承受力。同时,我们也要强调节能。“提高能效是第一能源。我们应把散煤治理的各种措施按照提高的能效进行排序,然后再给它们相应的解决方案。”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李景明则表示,散煤治理不仅仅是针对散煤的革命,同时也是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增加清洁能源比例,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能源供给和社会化服务。“因为城市居民使用大量燃气,而且享受着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一些补贴,不需要花很多的功夫,也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就能享受到清洁能源,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