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 0评论 | 3428查看 | 2018-03-14 13:38:50
美国IHS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组织的第37届“剑桥能源周”会议日前在美国南部城市休斯敦落下帷幕,与会政府官员与业界领袖普遍认为,当前全球能源需求与供给旺盛,但上游产业投资不足、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和新技术应用成本过高,仍为全球能源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传统能源供需旺盛
国际能源署在会议上发布报告说,未来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报告还指出,同期,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也会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美国、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的产量增长尤为强劲。
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在会上发言时表示,随着页岩油气开发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美国页岩油气产量不断增加,成本逐年下降,近来美国逐渐摒弃了之前形成的“化石能源短缺”观念,进入了能源供应旺盛的新时代。
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孙贤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随着近年来页岩油产量迅速增长,美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减少,造成“世界石油消费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态势。他认为,这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为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创造更多可能。
在油价方面,与会者普遍认为,国际油价今年不大可能出现大幅涨跌,将基本维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或小幅上升至60到65美元之间,这一价格对于供需市场来说是一大利好。
全球不确定性仍存
与会者认为,能源市场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对上游勘探和开采投资不足的担心。因为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投资不足会导致能源供应链不稳定,甚至出现原油供不应求的状况。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2014年至2016年间,全球能源投资持续下降,每年下降比例约为25%。尽管从2016年起投资呈现回升,但仍未达到2014年以前的水平。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也对今年上游领域投资状况表示不乐观,认为全球能源业应对这一尚未显现的风险提高警惕。他说:“陆地和海上一些回报周期长的项目投资缩水幅度尤为明显,这个危险信号或为引发未来局势动荡埋下伏笔,而这与全球经济发展目标相悖。”
除投资外,地缘政治因素也是造成油价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保持经济增长,许多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自给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些国家在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油气资源的同时,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复杂性和风险也随之加大。
可再生能源势头迅猛
参与“剑桥能源周”的多个机构报告显示,目前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耗量的占比超过80%,未来该数字将不断下降,但速度仍不清晰。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不断提高,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孙贤胜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过去三年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续下降。但是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仍不具备成本优势,成为全球能源消耗主体尚需时日。他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各国努力的程度,如果各国能够携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会更加迅猛。
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电动车的发展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介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17万个,建成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可覆盖3.1万公里高速公路和150个城市,为电动汽车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
“剑桥能源周”会议是美国IHS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组织的年度全球性会议,是能源行业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之一,有能源界“达沃斯”之称。本次“剑桥能源周”会议的主题为“临界点:新能源未来的战略”,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政府官员和能源界人士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