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 0评论 | 4367查看 | 2018-03-15 09:3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予波在接受“2018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时表示,作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资源富集地区,青海将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步伐,积极领跑国家新能源发展。
培育青海新能源产业规模优势
作为我国清洁能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形成规模优势。王予波说,青海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把握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趋势,推动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543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84.3%;累计发电量615亿千瓦时,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75%,两项指标居全国前列乃至世界前列。不仅如此,2017年青海连续7天168小时实现全省100%清洁电量供应,打破了世界纪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加强产业发展离不开规划的引领。王予波说,青海编制了《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实施方案》,制定海西州、海南州两个基地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能源文明消费、多元供给、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合作。
与此同时,青海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打造清洁能源发展的效率优势。王予波在列举新能源技术成就时说,青海省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青海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建成全国首座、全球第三座并网发电光热电站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发电项目,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基地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2017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名单。
“青电外送”打造市场优势
数据显示,青海省太阳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1%,水电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风能资源年利用小时在1000-2300小时,页岩气资源量达2万亿立方米,可燃冰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如何利用好资源禀赋优势,拉动清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摆在青海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青海选择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规模优势加快外送通道建设。这不仅是青海给出的经济结构转型的答案,也是青海主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缓解东中部地区能源供需矛盾,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2017年青海省向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清洁能源电力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王予波说,“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行性研究于今年3月6日通过收口审查,计划年内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投产。
加快新能源产业和外送通道建设是青海省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据介绍,这是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全清洁能源特高压直流通道工程,对于实现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配置消纳具有决定性作用。
依托这一外送通道,青海省将实现远距离输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青海电网正式步入“特高压时代”,也将促进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新能源与西南水电实现更大范围内互补。
创建全国首个清洁能源示范省
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青海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实施方案》。王予波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部署,青海将加快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清洁能源的输出大省、产业大省、民生强省和生态大省,奋力走在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前列,积极领跑国家新能源发展。
他表示,在创建清洁能源输出大省的建设方面,青海将在海南州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在海西州建成全国最大光热发电基地,并打造全国调蓄能力最强的黄河上游水电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黄河上游梯级水电14座,装机规模1520万千瓦。此外,“十四五”期间青海还将建成“海西格尔木—华东地区±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外送绿色电量620亿千瓦时。
在创建清洁能源产业大省方面,青海将创建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太阳能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打造国家级太阳能装备制造基地,组建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联盟,形成光伏应用与制造一体化发展模式。
除此以外,青海还将创建清洁能源的民生强省和建设清洁能源生态大省。王予波说,青海计划建成扶贫光伏装机78.95万千瓦,覆盖39个贫困县、1761个贫困村、78450户贫困户。“十三五”期间改造42个县农村电网,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同时,青海力争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9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80%。到2025年,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全国首个清洁能源示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