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531”百日:回首新政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 0评论 | 2924查看 | 2018-08-28 10:59:00    
       “531”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行情转折,也可以带来一轮关于技术、应用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的升级与迭代。如何看待这一点,对于每个光伏人,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光伏行业却迎来了一个“冬天”。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一场深度的行业调整可能已经无法避免。

  也许,经过百日的沉淀,重新去思考这次政策转折的背景和原因,我们更能够看清其中来龙去脉和变化脉络。即使这无助于改变我们当下的经营困境,但却可为未来所用。

  从表面上看,这一次的行业“冬天”与2012年那次有着很大的不同,2012年是被动调整,这次却是政策的主动调控。

  似乎也正是这种不同,成为了引发某种行业情绪的导火索。

  “531”过去不过三个月,却已有不少业内朋友开始谋划转行,这与2012年的情形何其相似。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在任何行业都是正常现象,但对于光伏人来说,离开光伏行业的意义确实有一些不同。

  这种意义体现在,几乎所有从事过光伏的人,都会对这个行业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这其中或有亲历一个行业从零到壮大的成就感,也有历经行业坎坷生存至今的自信,但更多的却是对能够从事这个清洁发展行业的一种自豪和骄傲。

  正如一位光伏大佬所言,只要是认认真真做光伏的人,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值得尊敬。不是因为行业成就来之不易,而是因为这是一个为了未来福祉的行业。

  也正如许多光伏人常常说给新入行者的一句话:从今以后,你可以不用考虑转行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政策催生了光伏行业,莫若说是众多光伏人的激情推动了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惟其如此,光伏行业的命运多舛,才会如此牵动人心。

  不少人认为,“531”是光伏行业的一个黑天鹅事件,完全出乎预料之外,也因此“等、靠、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行业的一种公共情绪。

  客观地说,此次行政的强行调整,确实略有些生硬,对行业伤害不小,质疑和诟病可以理解。

  只是,一项对影响行业如此巨大的政策的出台,怎么可能会是一时兴起之作?又怎么可能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

  官方对于调整给出的理由,是“真的没钱可补”了。但深入地来看,问题或许并非仅仅因为补贴,而更有可能是出在市场需求上。

  光伏的市场需求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样,不外乎也是内需、外需和投资拉动等三方面。就内需而言,实际上作为一个补贴性行业,光伏的内需在很大程度上一直都主要是依赖于投资的拉动。

  而当下的环境,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围观层面,投资拉动需求的发展模式,显然都正在经受考验。

  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处于L型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深度调整,内需不振导致包括火电在内的所有电源都出现严重过剩,各类电源的年发电小时数也几乎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在这样一个窗口期,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不是不可为,但操作空间太小。何况,还有那么多已并网的风电、光伏电站的限发问题等待解决。

  另一方面,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全行业都在去杠杆,依赖投资拉动的行业更是首当其冲,此时无论投建新项目还是增加补贴资金,无疑都是一种加杠杆行为。

  这也是各类补贴性行业项目在近期纷纷被叫停的宏观背景,或才正是光伏补贴资金拖欠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

  于是,两相挤压之下,限发与补贴拖欠成为光伏行业沉疴,不仅久医不祛,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能力,也导致整个行业深陷三角债泥潭不能自拔。

  在这样的情形下,出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管理措施,恐怕就不仅仅是顺理成章的逻辑,或也已是不多的可选项了。

  其实对于已几经过山车行业行情的许多光伏人来讲,不理解的不是大背景,而是转折太过迅疾而缺少调整的时间。毕竟,谁也不希望再遭遇2012年那样惨烈的行业被动调整,此时主动调整或还能给予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以更多转圜空间。

  光伏行业发展至今,无论政策是否调整,行业发展格局其实都已经深刻改变,不再是制造商时代,甚至也不再是发电投资商时代,而是已经进入了应用商的创新应用时代。

  或许,政策的调整,也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改变。

  “531”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行情转折,也可以带来一轮关于技术、应用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的升级与迭代。如何看待这一点,对于每个光伏人,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而无论走还是留,相信光伏人对于光伏的情怀,一直都不会改变。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