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用电量或达10万亿度 近三成来自风光新能源
发布者:wwh | 来源:界面新闻 | 0评论 | 3597查看 | 2018-09-21 17:46:27    

未来十余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不断增长。


9月21日,在“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表示,综合各机构的数据,预计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0万亿千瓦时。这一数字较2017年将增长56.25%。


根据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7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


“用电量能有大幅度增长,一是因为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还因为电能替代的实施。”刘吉臻称,“10万亿千瓦时的预计是保守的。”


根据刘吉臻提供的数据,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中,一半来自火电发电,为5万亿千瓦时,是去年的1.1倍;水电发电量为1.45万千瓦时,是去年的1.2倍,届时占总用电量的14.5%。“这说明火电和水电的增长空间已不是很大。”刘吉臻说。


约9%的用电量将来自核电。预计2030年的核电发电量达0.9万亿千瓦时,是去年的约3.6倍。


发电量增长最快的为风、光新能源。2030年,预计风电和光伏提供发电量达2.6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6.5%,且发电装机达到18.37亿千瓦,约是去年的6.3倍。


这主要受益于风电、光伏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再过三到五年,陆上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将比化石能源更具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在该会上表示。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陆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度电成本已降至6美分、10美分;中国分别降至6美分、7.7美分。2008-2017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44%和191%,大大高于全球19%和46%的平均增速。


风电和光伏的消纳问题,仍然是该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


刘吉臻称,弃风弃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能源建设布局与规划的约束,新能源装机分布不平衡,“三北”地区负荷占全国总负荷比例的36%,却集中了全国75%的新能源装机。且灵活电源占比太低,仅有7.7%,仅为新能源装机的37%,最大调节能力与新能源波动不匹配,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


另一大原因是外送能力的约束。“电网输送能力与新能源发展不匹配,跨省跨区能力不足,东北、西北目前的跨区输电能力为16.1GW,只有新能源装机容量的19%。”刘吉臻说。


由于风电和光伏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将带来巨大调峰调频压力,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舒印彪称,为适应能源转型需要,推动传统电网从技术上向新一代电力系统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新一代电力系统,将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等特征。


舒印彪还给出预计,到2030年,全球和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达到约24%和30%。目前,这一占比分别为19%和23.5%。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