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国际标准将迎来更洪亮“中国声音”
发布者:wwh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2888查看 | 2018-09-27 10:44:47    

当前,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加快推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然而,由于各国能源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存在差异,且有的国家尚未建立标准体系,制约了能源合作的深化。抢占能源国际标准战略高地、掌握能源互联国际话语权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


为此,9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举行了“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将加强标准建设、推动能源转型,在共商、共建、共享国际标准上取得共识。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郭伟在会议致辞中表示:“随着清洁能源广泛推进,各种新技术开始使用,急需完善相关标准,为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当今时代,各国能源相互关联,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凭自己的力量推动能源转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再电气化带来新挑战


国网董事长舒印彪表示:“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演进的过程。清洁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再电气化是能源转型的根本路径,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的基础保障。”


舒印彪介绍,21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能源转型,为人类社会开启了新的再电气化发展阶段。从生产环节来看,电能越来越多地由非化石能源转换而来,最终将主要来自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从终端消费环节来看,电能的利用范围前所未有地拓展,电力将成为支撑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的主要能源品种。预计到2030年,全球和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分别达24%和30%左右。


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将带来巨大的调峰调频压力,导致系统转动惯量弱化,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为适应能源转型需要,推动传统电网从功能上向能源互联网演进,从技术上向新一代电力系统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新一代电力系统,将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其物理特性、结构形态、运行机理、控制方式与传统电力系统存在明显不同,是影响能源转型持续纵深推进的关键。”舒印彪说。


将提升标准编制质量


能源转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客观上决定了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发挥标准化建设的作用。


据了解,国网授予冀北、上海、江苏、浙江、四川5家省级电力公司国际标准创新基地称号,将总结技术成果,加强国际合作,搭建全球能源转型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提升国际标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创新基地将为国网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供试验平台和示范场地,依托风光储输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能源转型工程实践,按照“研创示编”四融合国际标准编制新模式,在“科研攻关、创新创效、示范应用、编制标准”的迭代提升中确保标准高质量编制。


“日前,我国两项虚拟电厂国际标准获批立项,未来,国际标准创新基地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虚拟电厂的技术实践和标准制定,提供技术平台。”冀北电力外联部副主任高会杰告诉记者,“虚拟电厂作为新的领域,空间非常大,涉及网源荷整个系统,目前两项标准由中国主导,未来中国将引领更多的标准制定。以此加速国际标准‘点’的布局、‘线’的拓展和整体推进的国际化战略步伐,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共享‘硬机制’,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驱动技术标准升级


在技术革新和标准制定方面,创新一直是重要的推动力。近年来,为适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形势,国网围绕建设“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在推进电网创新发展、强化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能源清洁转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近五年科技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累计拥有国家级实验室(中心)18个,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建成多端柔性直流、天津中新生态城、张北风光储输等一批创新示范工程,为电网创新发展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标准制定方面,国网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标准,推动形成行业标准1512项、国家标准701项。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发起成立5个新技术委员会,参与IEC工作的该公司专家超过600人次,推动形成国际标准59项,其中IEC标准43项、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16项,成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


据悉,国网目前正围绕电网互联及大电网安全稳定、高比例新能源友好接入、智能配电及用户互动、电力市场化机制与商业模式、基础性支撑技术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支撑和引领电网向新一代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并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