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有提及补贴,2017年10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依然被业界称为“储能的春天”。春风拂过,四面八方对储能的需求破土而出,大大小小的论坛一个接一个,储能成为最受追捧的话题。
地方政府则闻风而动,纷纷推出政策支持储能发展,将储能项目落地。山西省的火电储能联合调频,江苏省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双管齐下,河南开展中部地区首个大规模电网侧储能项目,青海省的水风光配套储能,以及广东省的火电储能联合调频和电力现货市场储能需求。目前,储能产业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
在政策刺激下,储能产业站上了风口。几大电力集团、电力设备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等纷纷进入。还有在531新政后,从风口跌落的光伏企业也部分转而投身储能。一年前还属于小打小闹的储能,突然之间涌入众多玩家,骤然热闹起来。
据中关村储能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490.2兆瓦,相比2017年底增长26%。其中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100.4兆瓦,占全球新增规模的14%,同比增长127%。
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是政策推动,让人想起了这几年光伏产业先后经历的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大爆发,不同的是对比看光伏的基础其实还更好一些,爆发前在技术上和产业上已经有了长时间的积累。而储能产业相对来说积累较为薄弱,在各方面都属于刚刚起步。光伏圈地带来的各种问题在531终于大爆发,这让人不由忧心起储能的油门是否踩得太足,当然或许这只是杞人忧天。
不过,看看动力电池传统豪门沃特玛,一年间“闪崩”让人唏嘘,大独角兽宁德时代在补贴退坡以及日韩对手进入白名单后亦是危机四伏,而当年轰然倒下的巨头无锡尚德已经鲜有人提起。可见在似乎稳固的能源圈,一朝繁荣一夜陨落的戏码也会随时上演随时被遗忘。资本涌入带来多大的机遇,就会带来多大的风险。
但在各种新业态中,储能相比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来说,没有那么庞杂的系统,也似乎少了一些虚幻,更看得见摸得着接得到地气。储能的应用场景又十分广泛,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分布式、电网侧、用户侧,无论新旧业务,都可以与储能联动。所以,在分布式沉寂、其他新业态较为抽象的情况下,又有政策加持,各方对于储能的投资建设热情无限高涨。
看着储能项目一年间多点布局、规模翻番攀高,不敢轻易断言是否算市场过热,但从储能的发展时间和基础来看,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目前依靠峰谷价差套利仍是唯一可行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江苏储能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主要原因(江苏的峰谷电价差约有度电7毛钱的套利空间)。但对不同的地方来说,即便峰谷价差够大,储能项目是否赚钱还取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企业开工足不足等情况。如何探索出具有较好经济性,可以不指望补贴,禁得起市场考验的储能商业模式,还是一个难题。
而从目前一些储能项目遇到的技术问题、施工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来看,无一不反映出我国储能产业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很远,要实现《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十三五”“十四五”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储能的前景让人无限遐想,储能给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救赎让人激动。但要在这片蓝海中找到正确的航路,就需要进场竞技的企业保持一份冷静思考,在投资热潮中不盲目不跟风,理性投资长远规划,既善于搭乘政策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东风,又要主动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总之,储能刚刚上路,在还不知道路况的时候,很有必要时不时松松油门踩踩刹车,毕竟走得稳才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