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海-河南工程”)开工。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线路全长1587公里,新建海南、驻马店2座换流站,输电电压为±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约226亿元,于2018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2020年建成投运。
同时,该工程是国家能源局9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首个开工的特高压项目,由此掀起了特高压建设的又一轮热潮。
促进西北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
青海新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具有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要求,把光伏发电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为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青海坚持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张牌,提出全面创建绿色能源示范省,重点规划建设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为此,近年来,青海积极引导电源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省内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截至2017年底,青海发电总装机容量2543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2144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容量的84.3%。其中,水电119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91万千瓦,风电162万千瓦,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已经成为青海第一、第二大电源。
同时,目前青海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已具备多能互补优化运行的能力,2017年以来,国家电网先后在青海实现了连续7天和9天100%依靠可再生能源供电,在探索符合国情的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按规划,青海-河南工程满送功率达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可达400亿千瓦时以上。该工程可以汇集青海当地可再生能源及周边甘肃等省区的富余电力,有力促进当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与联合外送消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特高压清洁承载力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特高压电网“一头连着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头连着东中部雾霾治理”,发展特高压电网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截至目前,国网已投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实现了风火、水火、风光水火等打捆外送。也就是说,均需要搭配一定比例的火电才能实现风电、光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送。其中,被称为我国首条大规模新能源输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国家能源局在《关于支持甘肃省创建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复函》中明确要求,确保该工程年输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达40%以上。
相比之下,青海-河南工程将完全靠清洁能源自身互补能力独立供电,将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是我国发展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次重大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安全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按规划,该工程送端需配套新能源装机1686万千瓦(其中光伏5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热300万千瓦);配套水电装机486万千瓦(其中羊曲120万千瓦、玛尔挡220万千瓦、李家峡扩机40万千瓦、拉西瓦扩机70万千瓦)。
据了解,为实现青海-河南工程清洁外送,国网先期开展了电源组织、安全稳定分析等多项特高压专题研究及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和抽水蓄能选点规划研究,克服了多重困难,为特高压入青做好了技术准备。可以说,该工程是特高压技术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另据悉,在加快第一条通道建设的基础上,国网将启动青海海西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前期工作,深化多能互补应用研究,开展配套电源组织及配套电网的规划建设,构建“强交强直”的送端网络。
多重因素促特高压再迎建设热潮
据了解,从2009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至今,近十年时间,国网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加上刚开工的青海-河南工程、11月6日开工的蒙西-晋中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在建“四交二直”特高压工程。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负责,进一步加快金沙江拉哇水电站、雅砻江卡拉水电站等重大水电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跨省跨区输电,优化完善各省份电网主网架,推动实施一批特高压输电工程。
在《意见》发布之前,国家能源局9月初印发的《通知》明确指出,将加快推进包括12条特高压在内的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分别为青海-河南、陕北-湖北、张北-雄安、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和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并配套建设驻马店-南阳、驻马店-武汉、荆门-武汉、南昌-武汉、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其中,青海-河南工程是首个开工的特高压项目,根据《通知》,其他工程将于今明两年核准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