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户在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持续酝酿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还是绿色证书等机制,目的都是督促企业在采用绿色电力方面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同时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确立更为清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全球范围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为降低用电成本、或为履行社会责任、或为满足客户追求绿色低碳的需求,正在主动承担起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任务,主动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制定了相应的“100%可再生能源计划”。本文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电力市场的角度对相关趋势进行分析。
PPA渐成主流
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消费可再生能源电力,一种是随着电力供应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不断提高,企业被动式的消费;另一种则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即通过购买、投资或直接生产等行为来消费可再生能源电力。具体到购买而言,又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
非捆绑式可再生能源证书(Unbundled Energy Attribute Cerfiticates,简称EAC):即企业购买可再生能源证书,如原产地证书和绿色证书。原产地证书的主要应用地区为欧洲,绿色证书则在中国、印度、墨西哥和美国等国有所发展。
长期购电协议(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以下简称PPA):即企业与独立的电力生产商、公用事业公司或金融公司签署协议,在约定期限内以固定价格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PPA在美国、阿根廷、英国、巴西等国获得了广泛发展。
此外,企业还可以从公用事业公司或电力供应商那里按市场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被称为绿色电价(green tariff)模式。同时,企业还可以投资自有的场内/场外可再生能源系统,所产出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为自用,这种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广泛存在。
除非是企业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距离较近的所谓“在场设施”,否则即使在PPA模式下,可再生能源电力也并不需要以物理形态实际交付给购买方,相反,其与常规电力一同并入大电网,并通过现货市场、证书跟踪和验证系统实现交易。因为易于跟踪,所以很多国家倾向于采用绿色证书机制,据IRENA的数据显示,2017年,拥有EAC机制的国家数量达到57个。但相比之下,大能源用户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商之间的的直购模式可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财务和风险应对策略。因此,在较为成熟的电力市场,PPA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2017年拥有PPA机制的国家达到35个,交易量则在2018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2018:爆发之年
据彭博社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来自21个不同国家的121家公司通过PPA签署了可再生能源采购协议,总量达13.4吉瓦,这一数字比2017年的6.1吉瓦增长了一倍多。自2008年以来,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总额达到32吉瓦,其中86%的交易发生在2015年之后,40%的交易发生在2018年。
除制造业这一电力消耗最大的部门之外,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采购商主要分布在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的最大购买商,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公司需要大量电力运行其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因此越来越需要长期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以降低用电成本、缓解电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实现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018年新能源采购市场的一大亮点,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了购买行列。据落基山研究所企业可再生能源中心的研究揭示,市场上的新晋买家在行业和规模上都更具多样性,小规模企业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交易方式上,中小企业会倾向于与规模更大、更有经验的买家及中介组织合作,因为后者可以在签署协议时提供更为强大的金融和法律支持,这也预示着“聚合模式”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电力采购的主流模式,新一代清洁能源买家不再需要单独解决采购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它们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分担信贷与能源市场的波动风险。
分区域来看,2018年,63%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发生在美国,协议电量超过8.5吉瓦,是2017年总量的近3倍。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是Facebook,超越Google成为排名第一的新能源采购商,全年在世界范围内购买了超过2.6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其在美国的采购则主要通过绿色费率模式完成的。总量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AT&T与沃尔玛。
除了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之外,传统的化石能源公司也加入了采购行列。在石油行业,第一家签署可再生能源采购合同的是美孚石油公司,2018年,美孚石油公司在德克萨斯州购买了575兆瓦的太阳能和风能电力。
在整个美洲地区,由于墨西哥和巴西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量的同步增长,2018年交易总量达到9.1吉瓦。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交易量达2.3吉瓦,比2017年的1.1吉瓦翻了一番。北欧地区,受益于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政府信贷支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大企业购买清洁电力,2018年,北欧最大的两个可再生能源买家是铝制造商Norsk Hydro和Alcoa公司。除此之外,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美国公司也在此表现活跃。
在亚太地区,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市场仍处于萌芽状态,但2018年也实现了突破式的发展,通过PPA实现的交易量达到2吉瓦,超过了之前两年的总和。交易主要发生在印度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都允许企业通过直购模式大规模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2018年交易电量分别达到1.3吉瓦和0.7吉瓦。
对于PPA交易激增的原因,落基山研究所企业可再生能源中心认为,买方需求、政策刺激、采购机制的多样化以及旨在共享信息与简化交易流程的可靠中介服务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尤其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采购的行列。
巨大需求正在酝酿
虽然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是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但在长期战略上,企业的表现也正在走向积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出台“100%可再生能源计划”,在战略上彰显自身推动能源变革、保护地球环境的决心。
2018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3家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100%可再生能源计划”,这一数量在2017年是23家,一年之内足足增长了30家。
2014年,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发起了一项全球性行动“RE100”,旨在激励和支持企业承诺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到目前为止,与“RE100”签约的企业数量为166家,其经营范围遍布23个国家,2017年累计消耗电力189太瓦,相当于整个埃及当年的电力消耗。从2017年数据来看,这些国家预计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平均年份为2026年。
分地区来看,签约数量最多的是美国企业,其次是欧洲。日本的签约企业数量为13个,超过了其他亚洲国家企业数量的总和。中国的亿利集团和远大集团分别于2015年3月和11月加入该组织。
据BNEF测算,到2030年,这些企业需要额外购买190太瓦时的清洁电力以实现其“RE100”的目标。如果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来满足,那么这一需求将在全球促成102吉瓦的新增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