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要解决刚需 核心是以用户为本
发布者:lzx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349查看 | 2019-05-29 09:24:57    

能源互联网是将互联网及其技术融入能源系统,以实现能源系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以用户为本,技术只是一个手段。


时下“互联网+”智慧能源(下称“能源互联网”)有多火?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峰日前接受采访时用一组数据回答记者:“能源互联网之所以成为国家战略,首先就是与之相关的政策非常多。2014-2018年累计出台了296项政策法规,并已立项12个国家级标准。


随着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发布,与之相关的产业公司急剧增加,近4年其数量翻了7倍。此外,我们组织的几次主题会议,收到几十个国家学者的上千篇论文,说明这在国际也是热点。”


当日,恰逢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召开。作为分会场之一的“2019智慧能源创新发展峰会”,不仅吸引200多人前来聆听,更有余贻鑫、韩英铎、陈维江等院士坐镇,现场把脉行业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2019-2025年,将“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正值关键之年,能源互联建设呈加速之势。


“不一样的城市需要不一样的能源”


能源互联网为何火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维江看来,这是能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通过一段时间研究,我们发现智慧能源取得了很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从规划、建设、运行等层面,煤、油、气等一次能源,电、热等二次能源,均在按照自己的体系运转。”在此背景下,三大问题引发陈维江的关注——


一是能源系统只注重供给保障,缺乏协同。因功能比较单一,能源系统与城市发展在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政策管理等方面均缺乏协调。


二是不同品类能源条块分割。例如热、电、冷、煤、油、气等能源,各自在规划、设计、建设时自成体系,但不同能源之间的信息数据基本不共享,基础设施也未实现互联互通。


三是能源系统缺乏集成优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信息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推广应用尚且不足,能源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基于上述瓶颈,我国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长期偏低。陈维江指出,目前,我国能源系统从加工、转化、储运到终端利用的效率约为36.3%,比发达国家低了10%。“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推进城市能源的智慧化。不一样的城市需要不一样的能源,城市定位选择不同、能源供应也不一样。反过来,不一样的能源也将塑造不一样的城市,能源对城市发展同样有促进作用。”


上述观点,也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韩英铎的赞同。“我理解,能源互联网就是风、光、储、热、冷、电再加上互联网的高度集合,追求‘最高效率’。这是一种互联网和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业态,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


“没有效益的智能是蠢笨”


目前,包括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在内的一批能源企业,正纷纷布局能源互联网产业。记者同时了解到,一些“认知误区”也逐渐显现。


一方面是对技术应用的理解。高峰表示,能源互联网是将互联网及其技术融入能源发展,“现在有很多技术可供我们使用,但首先需要认识到——不是为了炫技才去应用技术,而是为了能源系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以用户为本,技术只是一个手段。”


以解决“刚需”为导向,这也引发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永平的共鸣。“以园区为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无论是园区自身还是园内企业,刚需都是现实存在的。它们需要能源管得好、账算得清,不仅仅是电费,还越来越重视综合能源成本的有效降低,而不再是单一的技术服务。”


以新奥湖南黄花机场能源托管项目为例,张永平向记者表示,过去鲜有人关注的空调系统,因存在供应不精准,造成很大浪费。“通过将航班起降信息拉入我们的系统,有人员登机再加大供应,无人时即可避免浪费。一个很小的改变就能带来能效大大提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对技术评价的认识。“现在不乏‘脑袋一热’的技术,我也见过不少脱离实际的奢侈设计。然而,经济效益才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没有效益的智能是‘蠢笨’。”韩英铎进一步表示,技术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支撑,但不等于过度追求将新技术用于产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周伏秋称,谈及能源系统效益,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指标,“实际上,它包含5个指标,即经济效率、技术效率、无碳化率、安全化率及智慧化率。这些指标均实现提升优化,才能真正插上智能的翅膀。”


“高度依赖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结合实践经验,与会专家也给出自己的建议。


站在政府层面,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当前重点工作就是要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落地,“要有应用场景,也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切实对整个经济产业的提质增效、节能降耗发挥作用,并且能够较大规模快速部署、推广。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包括能源互联网在内的工业互联网,总体属于高研发投入、长周期回报。尤其在探索期,企业或暂时赚不到钱,尚处市场失灵阶段。在商业模式不太成熟时,政府更要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李颖透露,今年3月,工信部联合国资委、能源局签订了共同支持建设国家能源智慧信息平台、保障网络安全的方案。“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整个方案的实施,面向能源行业提供技术标准、应用体验等支持。”


就行业自身而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认为,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理念一脉相承。能源互联网建设、乃至能源革命的实现,未来将“高度依赖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智能电网的本质是电力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性,通过可靠的通信网络,建立高度自动化和广泛分布的能量交换网络。”余贻鑫表示,我国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并已推出多项措施逐步解决其间歇性、多变性及不确定性的问题。无论从资源、价格还是可行性上,发展分布式风电光伏都是大势所趋。要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通信优势引入电网,达到信息实时交换,我们就需一个功能合理的现代电网来集成各相关方,并提高能源的脱碳转化和利用效率,这就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典型的物联网,从能源角度是颠覆性的,是多能源的智能能源网的核心,这个网络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