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可再生能源欠补问题的三条路径
发布者:lzx | 来源:能源100 | 0评论 | 2946查看 | 2019-09-25 09:15:46    

25年补贴总额度将达3万亿,光伏补贴约占1.8万亿元,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取得不俗成就的同时,也给当前的财政收支体系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


欠补成为左右健康发展“胜负手”


面对可再生能源欠补缺口越拉越大,长期欠补已严重影响到相关企业运营和发展问题的严峻现实,根除欠补“顽疾”俨然已成为关系可再生能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胜负手”。


如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跨跃式发展,欠补问题已愈发突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继2018年6月中旬,财政部发布第七批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确定2016年3月以前并网项目纳入补贴后,第八批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的申报工作时至今日仍未启动。


与此同时,即便进入第七批补贴目录,仍有很多项目没能拿到补贴。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再生能源执法专项检查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宁夏新能源项目拖欠补贴资金约200亿元,纳入国前七批补贴目录的项目拖欠140亿元,尚未纳入补贴目录的2016年3月后并网项目拖欠60亿元,单欠协鑫新能源的补贴就多达95亿元。


从时间周期上看,欠补至少已超过3年零6个月,这对本属资金密集型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而言,其带来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收支平衡格局将打破欠补恐加剧


然而,补贴拖欠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据了解,按照现在的能源发展速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水平,可再生能源补贴还能维持收支平衡的局面,不至于“寅吃卯粮”。但随着可再生能源项目“主力”(光伏135.59GW,占比73.05%;风电53GW,占比27.46%,部分生物质项目,占比不详)进入补贴方阵,那现有收支平衡的格局注定会被打破。


眼下收支尚平衡,仍存在长期欠补的境况,一旦补贴缺口进一步拉大,电价附加收入不足以支付补贴,可以想象得到欠补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化。


打个通俗的比方说,一共就800亿的收入,要覆盖900亿元的支出,这笔钱是先给张三,还是先给李四,还是先给“隔壁老王”?


产业发展与政策机制衔接脱节


鉴于欠补欠拖不决,补贴缺口有扩大之势,着手解决欠补,实现补贴全面“出清”,成为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欠补问题呢?


探究解决可再生能源欠补路径,首先需找到欠补的深层次根源。在业内人士看来,可再生能源欠补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率超乎了政策机制优化的速率,二者之间衔接不时脱节。


众所周知,我国的能源政策重心由一次性能源为主,转向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并举的策略仅是近20年的事儿。《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日是2006年1月1日起,距今不过13年的光景。


由此可见,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相对全球起步较早的国家,我国在经验、技术等方面均需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完善,逐步壮大发展。此间,产业发展与配套政策自然需要有个相互磨合、适应、匹配的一个过程。相应地,指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也需要优化、进阶的一个阶段。


一个最生动的例子,2019年光伏新政推行财政部定补贴额度、发改委定电价上限(既以往的标杆电价)、能源局定竞价细则、企业定补贴强度、市场定建设规模的管理思路,就是政策机制不断优化生动调节的一个写照。


我心本来向明月,无耐明月照沟渠。从可再生能源欠补的尴尬现状上看,或许这并非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之所愿。按理来说,要补贴给就是了。


然而,政策机制衔接脱节,使得补贴发放严重迟滞后。因此,解决欠补问题首当其冲的优化政策机制,厘清部门层关系,完善补贴发放制度。


方向一:完善补贴发放制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当下可再生能源欠补问题严重,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补贴发放机制。对此,在可再生能源政策趋向“市场化”的背景下,相关部门立足于可再生能源长远发展,可适度着手建立补贴发放制度,对补贴下发的时限、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


方向二:加快新老划断,全面启动“入库式”管理


当然,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之所以冗长、工作量巨大,与可再生能源信息目录确认、核查等工作有一定关系。


因此,建立可再生能源补贴数据库,对补贴项目分类汇总管理,加强数据追踪,将有助于补贴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也便于社会大众参与全程监督。


据了解,2019年启动光伏新政以来,新建竞价补贴、户用光伏、光伏扶贫基本实现了“入库式”管理模式,故2019年以后新建项目也不需要再申请补贴目录。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启动第八批申报工作,实行“新老划断”,全部采取“入库式”的管控模式。


随着补贴规模的扩大,补贴资金来源也成为一大问题。从目前来看,市场对绿证的认购十分有效,指望绿证填上资金缺口,眼下只能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点儿骨感!


路径1: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加大征收力度


从当下欠补现状来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是解决补贴资金来源最为简单、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等业内专家和行业领袖均提过动议,将电价附加提高1分钱,并保证全部电量足额征收,补贴资金来源问题基本可迎刃而解。


可是,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涉及面广,反对声音较大,落实起来也相对复杂。如提高电价附加或提高用电成本,与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相左等,故而只见动议,难见落实。


路径2:实施补贴资金“资产证券化”


应对补贴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情况,实施补贴资金“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可再生能源专项债券、可再生能源证券的方式,以二级市场交易的方式也是筹措资金的一个途径。


路径3:欠补主体分类管理,支持发行担保债券等


可再生能源欠补,相关企业深受资金短缺影响。对于欠补的企业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相关企业视欠补额度优先发行等额担保债券、优先股,也是为相关企业纾困的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能源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可再生能源功不可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加快深化能源转型升级步伐,可再生能源必将担负更重多的责任。在此背景下,欠补正成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未来中国能源如何继往开来,书写非凡新篇章?


可再生能源何以再接再励,高奏盛世佳音?


欠补正考验着可再生能源从业者紧繃的神经,解决欠补也正拷问着管理部门的智慧!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