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国际能源合作存在哪五大机会?
发布者:lzx | 来源:能源情报研究 | 0评论 | 3153查看 | 2019-09-26 17:26: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开放式发展道路历经曲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渐进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能源发展突飞猛进,经历了非凡巨变,能源行业整体实现了从跟随到并行,再到领跑,中国能源企业的成长有目共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国际合作,在部门架构、政策研究、机制构建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为推动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迅猛发展,合作更趋绿色清洁。


在能源技术飞跃的带领下,能源国际合作信心增强,动力强劲,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模式逐渐升级,合作结出硕果累累,也使得能源企业从之前在国际上默默无闻到如今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在践行国家“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的同时,推动深度国际能源合作。


一、国际能源合作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和企业实力增强,中国国际能源合作在能源安全、技术进步、企业发展以及标准制定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进口能源多元稳定,国际合作全面


随着我国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能源进口较快增长,品种不断优化、多元。原油进口量从1990年的59千桶/日(kb/d)增长到2016年的7620千桶/日(kb/d),年复合增长率21%。天然气从零进口增长到年进口75014千吨油当量(ktoe),年复合增长率51%。煤炭进口从1990年的1036千吨油当量(ktoe)增长到2017年的145253千吨油当量(ktoe),年复合增长率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给实现了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及菲律宾煤炭进口路径,以及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电网等领域国际合作全面拓展。


1.jpg

图1:中国能源进口情况


在油气领域,中国一直重点关注主要石油资源产地和关键能源运输渠道,通过投资、开发、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来确保充足、稳定的能源供给。


目前,中国油气企业与世界主要的油气生产国都有合作关系。例如,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规模一直较大,合作领域也从最初集中在炼化业,拓展至油气产业上下游领域;中国通过直接投资、并购以及参股控股方式,对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开发进行投资;同时,中国高度重视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深加工领域的合作,中国油企一方面积极建设资源东道国已有优质项目配套工程,另一方面对这些国家技术陈旧的炼厂进行升级改造;在中非能源战略合作中,油气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从最初的下游能源商品贸易延伸至中上游的勘探、开发和技术支持领域。


2.jpg

图2: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变化(2012vs.2018)


(二)技术引进、跟跑到部分技术引领、输出


我国能源合作理念不断升级,从过去以自我为主的满足供应安全向更加注重多元的协同保障能源安全转变,从单纯的能源合作向积极探索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迈进。持久、稳定和高效的技术合作成为能源国际合作领域的一大重点。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自主创新的中国能源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核心和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些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于国外引进。随着中国能源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能源科技进步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能源变革成效和技术进步令全世界瞩目,在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方面,已经做到了“引技引智”并举,国际能源技术合作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能源产业对外深度融合。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资本输出转变为技术和人力输出,从过去被动适应国际贸易规则转变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定价中心的建设。


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与各个国家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合作,从2006年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到2012年与丹麦合作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目前,中国核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相关设备制造均居全球较高水平,引领世界相关产业发展,并出口中巴经济走廊、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孟中印缅和中东。


例如,中国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在光伏产业的合作极为紧密,互动频繁;中国与欧洲一直重点关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共同参与推动全球能源在各项议题上加强合作;中美能源战略合作以新能源为主,合作重点大多集中在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中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世界领先。中国核电建设从低国产化率,到抱团出海,产业链已经走向世界。大亚湾建设之初,国产化率只有1%,完全依赖法国进口和技术指导。1997年岭澳核电站一期开始建设时,国内企业承担核电设备的部分制造任务。此后,设备国产化率从岭澳一期的30%,到岭澳二期的64%,再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的86.7%。


中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世界领先。在中东地区,中国对核电产品进行了推介和市场开发,并有望成为技术提供方;中欧也在核电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中广核集团,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成绩斐然。


作为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领域的中国企业,中广核2016年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并将使用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英国核电项目的良好示范效应下,中广核联合体已先后与20余个国家的对口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签署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意向书,继续扩大国际市场的布局。随着“华龙一号”在英国落地,将有更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跟随中广核走向世界。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各国在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并鼓励中国能源专家和智库为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相互投资、开放市场等手段,我国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可以帮助合作国以较低的成本增加能源供应、实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比如我国的清洁煤、乏燃料处理,智能电网以及新能源技术等。


(三)参与国际能源标准制定


标准是国际合作、互联互通的通用语言,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国家电网深度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国标准更多地向国际标准转化。国家电网已累计立项国际标准69项,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十余年来,中国特高压输电整套技术标准在全球赢得广泛赞誉。


2015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正式发布文件,中国主导的IEEE1888能源互联网标准通过ISO/IEC最后一轮投票,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产业首个ISO/IEC国际标准。IEEE1888标准又称泛在绿色社区控制网络标准,是能源互联网领域的“TCP/IP”标准。通过IEEE1888标准,将电、水、气等能源数据化,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达到提高能效、节能减排等目的,并形成包括终端产品、汇聚产品、多协议网关产品、存储系统、智能分析平台、可视化界面、认证与安全系统、网管和计费系统、系统集成、认证与测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链。


2019年7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导发起的《智能配变终端技术规范指南》(标准编号为IEEEP2815)正式获批立项,成为国家电网首个泛在电力物联网国际标准。而在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国家电网公司主导制定的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成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之一。


掌握国际标准制订的主导权,不仅拓展了国家电网参与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使得中国参与国际能源电力事务的能力、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全球可持续电力合作组织(G-SEP)等国际组织的核心成员,国家电网始终致力于推动各成员之间的务实交流与合作,并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供平台。


油气领域的国际标准同样佳音不断。2018年7月2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主导制定的《橡胶灰分的测定第2部分:热重分析法(TGA)》,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方网站正式发布。该标准是中国石油炼化领域自主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橡胶行业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彰显了中国石油作为世界主要合成橡胶供应商的技术实力。


2019年5月15日,《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耐蚀合金内覆复合弯管和管件》两项国际标准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正式立项,这是我国首次主导制定石油管材国际标准。2019年5月10日和16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牵头制定的ISO19345-1《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陆上管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和ISO19345-2《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海洋管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国际标准分别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油气管道管理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标志着管道完整性管理实现标准化,具备在全世界推广应用的条件。


管道完整性管理系列标准是中国油气管道行业首次主导起草的ISO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提升了中国油气管道企业的标准话语权,为“一带一路”地区管道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标准指导,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通道安全。


天然气领域领衔制定了三项国际标准。2014年10月,正式通过了ISO16960《天然气-硫化合物的测定-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含量》国际标准。2017年10月,正式通过了ISO20729《天然气-硫化合物的测定-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总硫含量》国际标准。2018年10月,正式发布了ISO20676《天然气-上游领域-用激光光谱法分析硫化氢含量》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天然气上游领域硫化氢含量分析方法的国际标准,有助于我国与其他国际石油公司在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检测数据的双方互认,同时该项国际标准支持国家环保政策,为天然气产品清洁升级提供技术标准支撑,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天然气领域的话语权。


(四)企业发展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


从1989年只有中国银行一家上榜,到2019年129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榜单,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飞跃,中国企业越来越强大,中国上榜公司数量飞速增长,营收门槛逐渐攀升。


2019《财富》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共有129家企业上榜,超过雄霸榜首超过20年的美国(121家)。其中,来自工业能源行业的公司占了三分之一,共有46家企业。榜上排名第二的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居第四、第五名。此三家中国企业已连续多年位列世界500强榜单前十名。另外,在新上榜或重新上榜的中国公司中,共有5家企业来自工业能源行业,占了中国新上榜企业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2000年以来,有150余家中国公司曾入围过世界500强榜单,从2000年金融贸易电信能源汽车等行业的11家大型央企,到如今覆盖行业扩大到信息技术、医药生物、交运物流等领域,越来越多国企民企亮相500强榜单。然而中国公司多集中在能源矿产(包括石油电力及煤炭等细分行业)、金融(以银行险企为主)、工程建筑等领域,信息技术、商业贸易等公司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电力领域“走出去”初期,中国大多采取从国际跨国公司承包的施工项目中进行专业技术承包或业务分包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在市场不断拓展后,中国开始通过运用EPC、BOT、BOOT等承包方式开展独立经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多来,得益于企业对技术钻研的精益求精和对质量的多维度追求,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矫健。


中广核风电、太阳能、水电、气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及燃料电池等多种清洁能源项目,已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6大洲、16个国家。围绕“一带一路”形成多个高质量区域利润中心和发展平台,在东南亚、埃及、孟加拉、法国、韩国等国家及地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在巴西等国家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同时,中广核也将自身对安全的坚守和对质量的追求,传递给国内的核装备制造企业。


国家电网国际化业务表现亮眼。截至2018年底,公司境外投资总额超过210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达655亿美元,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投资的输变电工程遍及了更多国家和地区。


三峡集团在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际资产超过1千亿人民币,装机超过1700万千瓦;是巴西继巴西国电之后的第二大发电供应商,在巴西电力供应中占比超过5%;是葡萄牙国家电力公司第一大股东,该公司占葡萄牙GDP的10%。此外,三峡集团横向与世界银行联合成立平台,在巴基斯坦成立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


(五)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并购概况


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并购从无到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区域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并购增长势头明显;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参与程度提升;能源企业海外并购专业化程度增强,市场化运作水平更高,融资方式也更加多元。


3.jpg

图3: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与交易价值(亿美元)


4.jpg

表1: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并购前十大交易(2000~2018年)


二、未来国际能源合作方向与机会


未来国际能源合作的方向和机会与国际能源资源配置和各国的能源诉求密切相关。随着能源资源配置全球化,全球能源供需互利共赢的意愿加强。尽管各国利益博弈仍将持续,但安全可靠、清洁高效、市场稳定已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际能源合作的价值衡量标准也由保障个体安全向促进共同安全转变。由少数国家掌握话语权的旧的国际能源秩序正在被打破,国家间平等互利的能源新秩序正待兴起。


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持续拓展,在国际间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清洁能源、能源合作机制、技术革新、智慧能源等领域深化国际合作,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互利的能源新秩序贡献力量。未来国际能源合作机会将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能源合作


2019年4月,经“一带一路”全体成员国协商同意,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原则与务实行动》,提出增进各国能源发展政策和规划的交流和协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能源资源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能源投资和产能合作,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各国在清洁能源、能效领域的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训的合作等六方面的目标。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能源合作机会有望在地域性和合作机制两个层面继续深化和拓展。


“一带一路”沿线既是传统化石能源的富集地区,也是新能源的开发热点,相关国家国际能源合作需要把握区域特色。中亚、西亚地区是全球油气资源核心地带,中国与其合作将围绕油气资源开发、输送、炼化、交易的全产业链开展。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均用电量偏低,中国可以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在电力生产、跨境电力输送、电网升级改造等领域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提升当地电能质量和用电质量。中东欧国家重视清洁能源发展,且能源市场化程度较高,可与这些国家进行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能源市场建设和价格稳定机制方面的交流。


5.jpg

图4:“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用电情况(2017年)


合作机制层面可以从信息、人才、项目、技术和政策等多个角度入手,逐步推进和深化能源合作。


能源信息收集与共享:建立成员国能源信息部门的沟通平台,提升能源数据透明度;


人才培训:扩大能源领域人才交流与培训,建立专家池;


能源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建立项目市场化合作机制,兼顾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能源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


技术创新合作与技术成果共享:利用各自优势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共同设立研发机构,以及建立成员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机制;


政策沟通与协调:建立成员国能源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增进相互了解以促进各国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二)清洁能源替代


世界能源正向绿色低碳发展,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建设运营经验和技术储备,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国以及最大的核电装机在建国。


太阳能、风能、水电以及核电都是具备“走出去”能力的能源产业。运营境外光伏电站是太阳能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向,总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也在探索“投资+运营”的模式,通过投资和运营境外光伏电站,带动产品出口。中国已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随着欧美主要国家核能支持率的回升,中国企业有望更多地参与国际核电合作研发,参与世界范围内核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参与核电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三)综合能源管理


智慧能源是指应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能源的生产、存储、输送和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实时监测、报告和优化处理,以形成最佳状态、开放透明、去中心化,并吸收企业、科研机构、院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综合性能源管理系统。


出于用电成本和节能环保的目的,智慧能源中的电力管理系统已经有较多的应用。一般电力管理系统也要与相应的节能设备结合使用才能起到最佳效果。能源端主要有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余热发电、电储能、储冷储热等供能形式。其应用场景主要是大型园区、工业厂房,此外还包括一些独立的商业楼、校园、医院等大型公共区域。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建设园区已经成为“走出去”的新模式。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底,中国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海外园区数量为99个。未来随着中国在海外建设园区和工业厂房的项目足迹延伸,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将渗透工业园区市场。


预计未来将出现一波能源企业针对技术提供商的并购活动。交易背后的驱动力是能源企业需要通过改进分析来管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此外交易还受到开发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和测试商业实证的驱动。例如,香港电力公司CLP于2018年投资了位于硅谷的能源管理软件开发商Auto Grid。


(四)能源市场进一步开放


随着中国能源市场改革,能源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新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取消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允许外资独资开发。新政于2019年7月30日施行。这意味着,石油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将向外资敞开大门。油气开发进入地上深层、海上深水开发阶段,油气行业面临新的技术创新需求。对外资开放为中外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契机。通过合作创新的方式,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和开采质量,对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合作。


另外,《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特别新增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而中西部地区是国内油气资源最富集地区,能源行业是重点优势产业,通过观察目录不难发现,基本所有省份优势产业均包含城市燃气、热力和供排水管网建设经营、生物质能开发生产和利用、大型储能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汽车加气站建设和运营等,这些产业为中西部地区的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五)国际能源治理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生产及净进口国,中国位于全球能源格局的中心,且正处于向低碳未来转型的转折点。中国在制定低碳清洁能源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降低节能低碳产品价格方面已经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全球能源治理领域,中国正逐渐走向中心,从跟随走向引领。


未来中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如利用国际平台建立能源政策对话机制、开发国际能源组织合作项目、设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国际组织等。


建立能源政策对话机制:借助与IEA、IEF、OPEC、G20、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能源)组织已经搭建的沟通渠道,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中国与这些国际组织的政策协调与互动。


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投资保护、双边税收、贸易、准入、舆论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挑战),亟待改进和完善。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可以借助清洁能源项目的经验和技术为当地节能减排作出贡献,打造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


能源转型经验交流与技术成果分享: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和能源供应智能化是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的三条路径。能源转型有其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国可以在宏观政策、财政金融、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经验交流。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