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到当前,对各行各业、居民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民生保障出现了极大挑战。电网企业临危受命,高质量承担供电服务,国家电网先后出台了《支持疫情防控及供电服务保障十项举措》和《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奋战打赢国家电网“民心守卫战”。
此次疫情对整个社会民生服务带来的挑战仍在继续,电网企业宜胜勇前进,把“公共事业属性”还原得更充分、更“接地气”,将能源数字经济的优势充分应用,充分发挥电网企业服务民生、回馈社会的“连心桥”作用。
总结疫情防控经验,着力提升电网企业应急服务能力
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优势,统筹建立应急资源调配平台。此次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一线物资紧缺等问题,暴露出应急物资科学管理和高效调配存在的不足。电网企业应进一步发挥电力数据实时准确的优势,增强线下供电公司的服务覆盖能力,实现信息交流和物资流动。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共识互信的生产关系,对物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及时发布、审核并上链存证,实现物资匹配调配全过程透明可追溯。同时发挥电力数据与经济的相关性,超前预判物资需求,提高电网企业基层服务覆盖与触达能力,优化应急物资预约、发放流程,实现精细化服务和资源匹配。
加强数据价值挖掘,快速响应重点企业用能需求。本次疫情中医疗卫生等物资生产企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需求激增造成的紧急复工复产、扩产甚至转产,对电网服务保障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电网企业要能够快速识别企业用能需求,研判企业能源消费发展趋势,并做出有效保障。同时要有针对性提供多元供电服务,辅助政府制定物资调配计划和应急决策。电网企业可以在已有数据库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各行业、企业的电力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发挥电力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动力作用,按照产业链关系,及时识别重点用能企业,并对可能产生的产业链影响进行预判。识别企业产能情况,协助企业进行复产、扩产和转产的成本分析,辅助政府调配物资并制定减税、补贴等政策,免除企业后顾之忧。
用好电网基础资源,构建电力应急组织体系。尽管这次疫情来看能源电力行业整体保障能力充裕,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基础,需要有效评估此次疫情对电力造成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估电网在极端灾害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电网企业应建立电力应急组织体系,发挥各区县、各地市、各省级电网的联动响应作用,尤其注意极端条件下发挥分布式能源、储能、柔性负荷等多种能源形态的应急配合作用,建立与大电网有效配合的调度方案,确保电力扮演好“兜底”能源角色,确保社会经济运行不因能源供应出现波动。
重视产业带动作用,把服务社会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文章做足
建立电力数据与企业发展有效关联,评估企业“健康”水平。为便于各地方政府掌握企业运营状态,有效识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盲点、薄弱点,电网企业可以电力数据为基础,整合企业生产运行的多维数据,建立企业运营健康指数。有效评估企业发展的动力情况、生产稳定性、生产效率、生产饱和度等,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成本链紧张、资源调配不均衡、风险承担能力不足等情况。基于健康指数,可以为企业提供节能改造、电力金融等服务,可以面向银行提供电力征信服务。同时为政府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发挥车联网生态价值,建设现代智慧物流运营体系。此次疫情暴露出现今物流体系中货物周转时间长、人力资源冗余、车货信息匹配度低、小散企业各自为政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发挥电网企业电动汽车行业带动作用,建设现代智慧物流运营体系,推进基于新能源的“人、桩、车、货、站”物流平台商业模式变革。利用人工智能、高精度算法等手段提供集货服务、路线规划、智能寻桩等服务,提高物流车、充电桩、仓储设施的利用率,最大程度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升级城乡配送基础设施,推动城配场景的绿色电能替代。同时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作用,打造健康良性的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贷款难和银行征信难的问题,构建良性积极的物流金融生态。
重视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国家启动“数字乡村”,助力决战扶贫攻坚
加强电网和居民的紧密关联,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此次疫情暴露城乡之间仍有较大的“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发挥作用有限。电网企业可以统筹推进乡村能源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农村电力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设备布局,推进边缘计算、图像识别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发挥电网和居民生活的紧密关联,结合此次疫情农村居民用电较为集中的契机,有效开展农村“空心化”监测、农村家庭用能设备类型识别、特殊农户识别及监测等工作,为掌握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辅助乡村治理提供支撑。深化电采暖工程,为农村居民制定适宜于房屋结构和家庭结构的采暖方案,提高民众基本生活水平。
发挥电网民生服务属性,加快补齐农村电力设施和服务短板。此次疫情对农业影响显著,出现农业生产资料采购渠道不畅、农产品运输渠道封锁、农产品线下集中收购停止等问题,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均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由此次疫情产生的新型农业产销模式会倒逼改革,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线上进行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为农业电商等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在社会全面复产后,电网企业应加快补齐农村电力设施和服务短板,推进农村公变台区和低压电网全面标准化改造,有效保障农村电商发展,保证大型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的用电需求,为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电力保障,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利用能源数字新技术,推动农村新业态发展。分类分地制定农村电气化技术推广应用方案,融合农业用电数据、环境数据以及由遥感卫星、无人机、激光雷达等获取的时空数据,智能分析农业生产动态,为农户提供灌溉、施肥等作业咨询建议。推动智慧能源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富民惠民工程。构建政府、设备厂商、企业、金融机构、农户共同参与、互利共赢的有效商业模式,助推农村能源产业化、普惠化发展。
有效固化疫情非常时期的民生措施,不断创新更加深入的电网“民心营销”
深入把握用户需求,提供便民利民的电力服务。疫情期间电网公司推出线上缴费、欠费不停电等措施,获得了社会公众的积极反响。建议将线上办理电费缴纳、电费查询、故障报修等业务进一步推广深化,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电费缴纳提醒、故障报修一键式操作等服务。依据电费缴纳行为评定用户信用等级,对可靠度较高的用户推行“电力花呗”等欠费不停电措施,允许用户通过短信、客户端、客服电话等方式预支用电额度。
坚持共享开放理念,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此次疫情体现出信息互通的重要性,也对跨领域的数据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开放数据的呼声会越来越高,简单地守或设置“门槛”都不是长久之计,应主动发挥好电力数据的民生基础和产业关键节点作用,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共享数据类型、范围等,利用技术及机制设计保障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逐步探索与政府、能源企业、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共享和合作方式,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发挥大数据分析对社会的价值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