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园区经济正带动青海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发布者:admin | 来源:青海新闻网 | 0评论 | 2762查看 | 2020-11-17 10:38:26    

体验青海经济脉动,怎能不来到遍布全省的园区感受一二?


这里有首屈一指的盐湖化工产业,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产业体系旨在“吃干榨净”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这里有以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光伏、光热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成为青海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坚实支撑;这里有以枸杞、藜麦、牦牛、藏羊等高原特色生物种养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生物产业体系,让“青字号”品牌享誉世界。


一个个工业园区在青海大地卓然傲立,带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梦想,不断尝试向更高的山峰迈进。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依托政策、区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要素集聚功能,呈现多点开花、竞相兴起、蓬勃发展的态势。园区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生产力布局向园区倾斜、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流动、企业向园区聚集的大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特征明显。


2019年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东工业园区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约595亿元、650亿元、140亿元,三大园区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产业链清晰、融合集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已经初见雏形,园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主战场。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有序推进、错位发展、协调互补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推动园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着力构建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新青海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


2017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推动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百亿企业、千亿园区”,为我省园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集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动力。


2018年,我省印发《关于推动各类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三大工业园区和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海北、海南等特色产业园为补充的现代工业体系。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全省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制造、电子薄膜材料、轻金属合金材料、光通讯材料、碳纤维材料,打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青海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和昆仑、察尔汗两个千亿元,德令哈、大柴旦、乌兰、都兰四个五百亿元产业基地建设开始起步,特色优势产业正在逐步培育壮大,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海东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各分园各具特色,竞相发展。


在一望无际的塔拉滩上,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望不到边,而这些光伏板正是来自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引进了亚洲硅业、黄河水电、阳光能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成为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


以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市场导向、利益共享为原则,各园区开展投资合作。鼓励西宁与海西、海南在光伏光热等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联动效应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鼓励青南地区依据本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在三大工业园区设立飞地,构建利益分成向“飞出地”(青南地区)倾斜,优势产业向“飞入地”(三大工业园区)聚集,实现共同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循环经济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有其发展的社会必然性。它强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其核心便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作出重要调整。


2017年3月,青海大美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尾气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开工建设。基于甘河工业园区冶炼尾气及天然气生产的甲醇资源,青海大美甘河工业园区尾气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补齐产业链。


“项目的建成将对青海省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业相结合的高精尖特色化工产业基地。”青海大美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栗文革说。


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废弃物完成了“华丽转身”,资源得以进一步利用,污染也大幅下降。


“十三五”以来,我省扎实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进一步提高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构建区域内资源、能源、产品大循环的生产方式。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三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能耗连续下降,电解铝水直供下游铝加工企业,铝加工企业吨铝电耗降低约200千瓦时;实施废水回收循环利用,年节约用水约10万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较2010年翻了一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60%提升至83%;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从31%提升至57%;可再生能源比例从48.6%增至66.9%。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园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园区是招才引智的“主战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是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在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50余项,双阴极钢棒技术吨铝降耗400度,单位电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热炉全密闭余热发电技术全国领先……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先后建立青海省盐湖提钾老卤综合利用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塔式热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累计培育园区科技型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人才能带来最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技术,促进创新发展、技术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稳定向好发展。区域规划面积102.96平方公里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犹如一个“聚宝盆”,汇集了460多位博士硕士、440多位高级职称人员,一批技术带头人来宁发展,这里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最集中区域。


我省印发的《关于推动各类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省各类产业园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5%以上,到2025年,达到50%以上。未来,园区经济将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阵地,引领壮大全省和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形成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