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调度员的一声“开关合闸”,一条连接着青海和河南的“绿色天路”启动双极低端系统送电。
这条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直流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为支撑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也是世界首条主要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外送通道。
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肖玉珍摄
青豫直流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4省,线路全长1578.5公里,总投资约226亿元,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每年可为河南省输入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电”亮万家灯火。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6月30日,青豫直流工程已累计向河南输送“绿电”12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369.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09万吨。
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牧区与东部农业区的连接地带,居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腹心区域,集民族地区、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和高寒地区为一体,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
发展绿色产业园区之前的塔拉滩(局部)。(资料照片)
塔拉滩上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牧民定居房。(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海南藏族自治州认真贯彻党的治藏方略,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从封闭、贫穷、落后,走向开放、富裕、文明的宏伟篇章。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海南州昔日的真实写照。记者了解到,依托独特的水光风互补条件,2012年,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落户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创造性地引入“牧光互补”模式。
在当地,塔拉滩意为荒芜的草原,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是平原地带的64%。去过塔拉滩的人都知道,不下雨的塔拉滩只有两样东西,暴晒的日光和漫天的沙尘。如今,放眼望去,一台台矗立的风机绵延数百公里,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板代替了光秃秃的沙石地面,变成了“光伏海洋”。
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肖玉珍摄
尤其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着力打造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转变发展思路、大胆改革创新,抢抓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时机,建立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将塔拉滩荒滩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建设集光伏、风力发电和工业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中电建青海共和50MM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部)
记者了解到,这个园区规划面积为3028.5平方公里(光伏发电园609.6平方公里、风力发电园2400平方公里、工业加工制造区18.9平方公里),规划装机容量3550万千瓦,将达到三个千万千瓦级水平,力争打造全省清洁能源高地。
2019年海南州整体实现脱贫摘帽,新型清洁能源已成为海南州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以水风光储为支柱的产业集群。现在,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一区两园)已形成集光伏、光热、风电、装备制造、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综合性示范园区。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85万千瓦世界单体规模最大水光互补发电项目、全国首座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均已落户园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864万千瓦。
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肖玉珍摄
当前,海南州正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加强与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肖玉珍摄
走进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只见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板、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风电塔,仿若一块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和耀眼的巨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绽放着助农增收的希望。
生态立州,绽放“海藏通衢”,扮靓青海湖畔。
短评
绿色决定未来
从全球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到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再到全球首个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从资源开发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海南藏族自治州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全国能源结构优化,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努力贡献出“海南力量”。
绿色决定未来。生态文明是未来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更加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从绿水中寻“宝藏”,在青山中找“动力”,在“风”“光”中掘“能量”,让未来的日子既有金山银山的繁荣,更有绿水青山的美丽。